2608
需用时 05:12
星球大战8:"Porgs"究竟是什么生物?它为什么这么萌?

(作者/廖俊棋)

《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终于在粉丝们的期盼下上映了。对于这部电影,观众们的评价非常两极。支持的观众认为这次片中颠覆及跳脱套路的许多表现是个突破,也是影片的巅峰;也有星战粉丝认为影片太商业化,太过注重段子和大特效,且一些转折反而使星战脱离原有的味道。但无论是如何看待这部电影的,我想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那就是片中的“Porg”真的是太萌啦!

一只萌萌哒Porg

那这萌萌哒Porgs”究竟是什么生物、为什么这么萌呢?就让演化生物学带我们一探究竟吧!

Porg是鸟?

在电影里,“Porg”是一种栖息于Ahch-To星球(即天行者隐居的地方)的原生动物。这种生物有着鱼的眼睛、仓鼠的嘴巴和类似企鹅的身体形态,并会在Ahch-To的海岸峭壁上筑巢,有丰富的好奇心,好动且调皮。根据导演莱恩·约翰逊(Rian Craig Johnson)的观(设)察(定),从Porg眼睛周围的毛色可以区分其公母,橘色为雄,白色为雌;而幼年个体被称为“Porglet”。

萌到心碎。图片来源:starwars.com

那这萌萌哒生物究竟是怎么演化来的呢?

首先,《星球大战》中的许多主人公都是人类,我们可以假设这些人类源自现在地球上的我们。在得到超时空跳跃的技术后(无论是我们自己先发明出来或是其他外星文明交给我们),有部分人向外移民或殖民,并在遥远的银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与事件。

在历史上,人类在向外扩张的同时,往往有意或无意间带着其他生物也一起殖民。有意的例如一些作为食物的动物、植物,就会随着殖民到新的地方繁衍、种植,并可能适应新环境后大肆广布、散播,例如现今在澳洲泛滥成灾的野兔,最早就是由1788年英国人作为食物带过去的;而无意的则可能会包含一些害虫或传染病,例如一些船舱中夹带的老鼠或是仓储的食物或材料中的蛀虫、寄生虫等等,也都会随着人类的移动被带往新的地方。

停靠在暹罗港口的比利时船只。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这些生物在新环境的野外大多难以适应并灭绝,但有极少部分由于少了天敌等因素,反而在新环境适应良好,甚至抢占原生物种的生态位,导致当地生物的生态危机甚至灭绝事件。

基于星战主人公的人类就是我们这些地球人类的移民的假设,Porg也可能是人类移居遥远银河系时带出去并在Ahch-To星球适应并定居繁衍的生物。而我们可以观察到Porg在形态学上有许多近似鸟类的特征,像是有毛茸茸的身体和能飞翔的羽毛及翅膀、足部有干瘪的鳞片等等。而这些特征,可能就是来自鸟类的“同源器官”,而Porg是鸟类的后裔。

Jake Lunt Davies 的设计稿 雄性Porg。图片来源:starwars.com

“同源”是演化上的一个名词,指的是某一构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有着类似的结构。

以哺乳动物为例,长颈鹿、人类、老鼠不论颈部的长短,颈椎都只有7节,不同的只有每一节颈椎的长短和大小;手部也是,无论是人类适应抓握的手、蝙蝠飞行的翅膀、猫儿用来抓爬的爪到鲸鱼用来游泳的鳍,在骨骼构造上都是5根手指,因为它们都来自一个有5根手指的动物祖先。

在演化上,这种相同的构造特征称为“祖征”,而独自发展出不同功能,与祖先型态有所区别的称为“衍征”。我们可以解释Porg像鸟类的部分是来自鸟类“祖征”的同源器官,但它的“衍征”却表示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Porg不是鸟?

影片中的Porg有过一次开口大叫(在Chewie驾驶飞船面临危机时),我们可以发现它口中的牙齿是哺乳类动物的特征。

这么萌的Porg当前,居然有人去研究它的牙齿,真是奇怪呢。图片来源:starwars.com

哺乳动物的牙齿非常有特色,属于“异齿型”,即牙齿可以区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片中Porg开口的画面虽然短暂,但可以明显看到最少有门齿、犬齿和前臼齿的区别。如果我们观察其他动物,比如鱼类或鳄鱼等爬行类的牙齿,可以发现它们牙齿除了大小区别外,没有太明显的区别,这种就是“同齿型”。而鸟类发展至今的喙甚至都没有牙齿了。

鳄鱼的牙齿

根据多洛(L. Dollo)在1893年提出的“进化不可逆法则”,在进化过程中,一旦旧的特征消失,就不会再次出现,如果某生物又需要该器官时,就必须产生新的器官来发挥作用。鸟类的牙齿既然已经消失的,就不会再出现。所以这口哺乳动物的牙显示出Porg可能是种哺乳动物的演化后裔。

趋同还是同源?

那会不会是Ahch-To星球的原生动物刚好长得像鸟类呢?

我们注意到,Ahch-To星球的环境与爱尔兰的海岸很接近(因为是在那里取景的),而Porg的生活习性也与爱尔兰海岸悬崖边上的一种鸟很接近。这种鸟称为“海鹦”,是一种海鸟,会潜到水中捕鱼,而这种鸟跟Porg一样,都会在断崖绝壁上的石缝中或泥土里筑巢。

海鹦。图片来源:Richard Bartz|Wikipedia

而Porg类似海鹦这种鸟类的特性,也许并不是因为它是鸟类,而是与海鹦有“趋同演化”现象。

“趋同演化”有别于“同源”,并不来自相同的祖先结构演化,而是为了对类似环境进行适应,而发展出类似功能的器官或构造。例如鱼龙和海豚为了适应水生环境,都发展出流线型的构造;蝴蝶、鸟、翼龙和蝙蝠虽然都有能飞的翅膀,但结构上各自用的是不同器官,鸟用的是整个前肢、翼龙是深长的无名指而蝙蝠则是将每根手指都加长;另外像有袋类动物,为了适应类似的环境,也发展出袋熊、袋狮、袋剑虎、袋狼、袋鼯、袋貂等等生物,与我们有胎盘类虽然在不同演化途径上,却都有在相同生态位能相互对应的生物。

而由于Porg居住的环境与爱尔兰海岸的环境非常相似,因此这种生物可能为了适应与海鹦相同的环境、克服与海鹦相同的困难,而发展出与海鹦非常接近的鸟类构造,并有着类似的行为模式,例如在峭壁上筑巢。

Porg为什么可爱?

那现在我们知道Porg的形态学特征可能的由来了,但还没解开它为什么可爱的谜团。要解开这个谜团,要先知道什么是”可爱”。

动物行为学之父康拉德·洛兰兹(Konrad Lorenz)在1943年曾发表过一篇论文,找出人们认为“可爱”的几个特征,包括小体型和大头、水汪汪的大眼睛、外观柔软圆润等等,并且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会觉得这些特质可爱,是因为它们接近人类的婴儿。

也就是说,会觉得一个东西或生物“可爱”,是源自于为人父母爱护并希望保护婴儿的天性,而这天性让我们在其他不相干的东西上也寻找着婴儿的特质,进而觉得它们可爱。如果今后人类的婴儿长得有如异形,人们也会在演化道路上进行调找,以那些我们现在认为诡异的特质做为标准,而觉得那些特质“可爱”。

促成Porg可爱的另一个可能原因,除了柔软圆润、有着水汪汪大眼和娇小身体这些婴儿特质外,还要归功于它不够像“人类”。

这个想法来自日本机器人学家森政弘提出的“恐怖谷理论”,最初适用于机器人工业,讲的是随着机器人越来越接近人类,人对它的偏好会不断上升;但若超过一个界线,即机器人已经非常像人类却还有些细节跟人类不同时,人们对其好感度则会瞬间下降,甚至感到恐怖;之后再随着与人类差异进一步减小甚至到与人类无异时,人类的好感才逐渐回复,而中间这急遽下降的曲线就是“恐怖谷”。

不只机器人,我们对许多生物也是一样,在动物园或是电影中,人们往往会对动物接近人类的行为大呼“可爱”,例如一些动物笨拙地用两只脚走路、龇牙裂嘴的笑容、先清洗食物等等;但当它们太像人类时,例如某些神话或都市传说出现的人面犬、人面鱼等,在动物身上一部分突然出现完全的人类特质,就会显得诡异而可怖。

所以,Porg之所以可爱,要归功于它的演化构造与人类的婴儿有一定的相似特质,足以引发人类对其的同情和关爱;另一方面,它又不那么完全地像人类,有着覆满全身的羽毛、翅膀、趾爪,还有不会说话等等与人类区别的特征,让它成功避开了认知上的恐怖谷,造就了Porg萌萌哒的秘密。(编辑:婉珺)

参考文献:

  1. 张昀. (1998). 生物进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Kolbert, E., Kolbert, E., & Kolbert, E. (2014). The sixth extinction: an unnatural history.
  3. Gould, S. J. (1970). Dollo on dollo's law: irreversibility and the status of evolutionary law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Biology, 3(2), 189.
  4. Parsons, C. E., Young, K. S., Bhandari, R., van Ijzendoorn, M. H., Bakermanskranenburg, M. J., & Stein, A., et al. (2014). The bonnie baby: experimentally manipulated temperament affects perceived cuteness and motivation to view infant faces. Developmental Science, 17(2), 257–269.
  5. Kringelbach, M. L., Stark, E. A., Alexander, C., Bornstein, M. H., & Stein, A. (2016). On cuteness: unlocking the parental brain and beyond.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7), 545.
  6. Mori, M. (1970). Bukimi no tani [the uncanny valley]. Energy, 7(2), 33-35.
The End

发布于2018-01-1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恐龙杂志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