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9
需用时 04:37
我们和“小人物”宁浩聊了聊科幻,他说下次再也不拍这么贵的了

《疯狂的外星人》大概是宁浩执导的电影里,宣发阵仗最大的一次,连火箭少女101都为这部《疯狂的外星人》演唱了宣传主题曲。 在这部由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改编的“喜剧科幻片”公映之前,果壳来到了坏猴子工作室,和宁浩聊了聊。

Slogan为“疯狂十二年”的电影发布会

在此前的发布会、新闻稿上,所有的宣传词都在说“疯狂十二年”,所以这自然成为了果壳的第一个问题:您是一早就计划了《疯狂的外星人》是疯狂系列的第三部吗?

宁浩:哎哪能计划那么久啊,计划不了那么久。

但是在这个关于外星人题材的剧本上,宁浩花了长达8年去修改打磨。

果壳:为什么想要拍外星人呢?

宁浩:我从小就喜欢外星人呀。

这只是宁浩给我们的一系列惊喜中的,第一个。

“我就不信弄不出来”

宁浩过往的创作,都发生在非常“接地气“的人物身上。如果你看过《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等电影,你一定都能脑补出说着本地方言的道哥、耿浩、小东北等人的经典形象。所以当宁浩拍了个“外星人的故事”,一下从地面上飞到了外太空,还是非常令人吃惊的。

不仅如此,他也是一位非常掐得准商业“脉搏”的导演,《疯狂的石头》制片成本约350万,收获了2350万票房,随即宁浩想要尝试“复制”这种电影模式,在他自己表示“创作为零”的《疯狂的赛车》中,他用1000万的制作,收获了破亿的票房;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第四位有过亿票房的导演,前三位是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那一年是2009年,宁浩32岁。

已经有过“复制”模式的成功,他完全有资本去做一个“票房导演”;但是这一次,他仍然非常认真。在我们聊的大部分时间里,宁浩很仔细地讲了自己是“如何和这个剧本死磕的”

· 在“8年打磨”剧本的过程,他购买的刘慈欣原作《乡村教师》的改编版权,居然过期了一次,随后不得不花钱再购买一次版权。

· 这还不算完,在让众多编剧纷纷去采风找灵感的过程中,《疯狂的外星人》没写好,但《心花路放》诞生了。所以《心花路放》其实是“我们没写出剧本但把出去玩的过程拍了一遍”的电影。

· 在无数稿之后,宁浩避开了自己不喜欢的“煽情、柔软、套路”,写成了完整的故事,甚至为这个剧本建了组——但他觉得“这个别的导演也能拍”,于是解散了剧组,重头再来。

《心花路放》里的“外星人”,宁浩说他也“喜欢阿凡达”  

“我就不信弄不出来!”在这种不计代价的认真中,《疯狂的外星人》成为了宁浩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电影。

果壳:那钱是都花特效上了吗?

宁浩:嗯嗯嗯对。但是以后再也不拍这种了……太累。

外星人是照着我画的

在《疯狂的外星人》发布的预告片中,我们确实看到了豪华的飞船,还有徐峥“扮演”的外星人——看起来确实没少花钱。不过大部分观众可能并不知道,宁浩其实是个“美术生”,并且给自己画过非常帅的自画像。所以果壳也就此进行了灵魂拷问:电影中的外星人也是您亲自上阵画的原型吗?

宁浩自画像,出自他的对谈式自传《混大成人》

宁浩:哦那倒不是,但是外星人是我们艺术总监照着我设计的。

果壳:真的假的?!

我在现场甚至没控制好自己的表情,这也是这次采访从“非常正经”发展成“完全放飞”的一个转折点。

果壳:所以使用徐峥的表情捕捉也是为了……?

宁浩:他长得像外星人啊。

果壳:可是我在您书里看到说您因为长得像徐峥,被当成他要过签名。

宁浩:对对。

果壳:那为什么使用了外星人的传统形象呢,大部分电影里的外星人好像都是绿色光头大脑袋。

宁浩:就观众的认识,用传统的形象就挺好,在《疯狂的外星人》里,外星人的形象没必要创新。你看过《降临》吗,那个电影讨论的是外星人的形态和交流方式,所以需要在外星人的形象上做一些颠覆。但是我这个电影里外星人只是一个符号,直截了当的能被认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在采访前做调研的时候,我其实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看到了关于宁浩的一些负面评价:比如“求挣钱” 、“江郎才尽”等,但当我面对他提了一些刁钻的问题时,他好像并没有因此而皱眉:他早就在一个电影中该取舍什么的问题上想的非常清楚了,并且对这些选择带来的结果也早有准备。

面对不少人质疑《乡村教师》被改得毫无原作痕迹的问题,他也直白的表示:故事荒诞的内核是一样的,相信大家去看了电影之后就可以发现,并且能看到他在这次创作中的“认真”。

 到底什么是“中国科幻”?

当然,在“国产科幻片”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也难免会聊到了最近大热的概念——中国科幻。但宁浩似乎对这个概念有着不一样的思路:“中国之前也有很多科幻片,比如《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以及,我认为很多人都没有分清‘特效片’和‘科幻片’的区别。

宁浩说,科幻代表的是对未来和创新的渴望,而特效片只是追求单纯的视觉刺激。所以在美国这样的“科技就是文化的一部分”的国家里,观众喜欢看的“科幻片”会很自然的和中国观众会有很大区别,文化差异会导致观众对于同一个概念的传播也会非常不同。

宁浩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男孩和老虎在船上共处了很多天——到中国这个故事就很难成立:毕竟“武松打虎”的故事逻辑在我们文化和语境中根深蒂固了。所以中国观众喜欢看的“科幻”一定是要把故事建立在中国的土壤上,仅仅用特效包装一个普通的剧情是不够的。

于是在《疯狂的外星人》里,主人公没有试图和外星人变成朋友,而是用它……算了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你们不问点科学的问题么?

在时间快到的时候,工作人员过来提醒,我们本想礼貌的结束这次采访,但是宁浩来了兴趣,反问我“你们不是科学媒体么,要不要聊点科学的事情?”

果壳:所以您和刘慈欣的科学观一致吗?在改编电影的过程中对剧情设置有不同意见吗?

宁浩:什么是科学观?

果壳:比如,您真的相信外星人存在吗?

宁浩:从概率的角度讲当然相信啊。

然后宁浩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更干净,有电就行”;未来人的智慧可能单独存在,到那时就回归了基础的“能量”状态,就可以不受时空的局限。哦对了,宁浩还特意说了:”所有不可证伪的都是玄学啊,可证伪的才是科学呢。”

后记

宁浩是个“美术生”,并且在自传中说过自己是个“浪漫主义”的人;所以在听他大聊“可证伪”、“能量”等等“科学”词汇的时候,我们确实有些意外。

在对话结束之际,宁浩说: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落后的人,我很多电影的主人公都有我自己的影子。”

我以为在这句话后面,宁浩会接上一个关于自己的悲伤的故事,可我错了,这本来就该是个荒诞喜剧嘛:

“我大学学了怎么画电影海报,后来大家都用打印的了;然后学了图片摄影,结果连胶片都淘汰了。”

“我记得有段时间特别流行说CEO,后来知道了是‘总经理’的意思,才终于踏实了;结果现在是不是还流行说‘区块链’了?那是啥?”

哦,其实我们也没太搞明白。(编辑:Mo)

The End

发布于2019-02-15,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银枪小白龙

本科电影学+传媒学,研究生神经认知学,的花臂中年妇女。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