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问答
- 我们为什么会留恋纸质书?135回答
- 哪些是你觉得很冷门,但非常好的书?128回答
- 如何阅读一本英文文学作品?107回答
- 对理工科学生来说,多读“无用”的书重要吗?86回答
- 为什么我在书店里看的到的《十万个为什么》从来都没有十万个为什么?80回答
对人影响最大的书,一般是让你全面接受其中主要观点或思想的;看的书越多,独立思考能力就越强,这种一本书改变一生的想法就越淡。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少年时期独立思想未全面形成时给予自己思想指导的,或是在人生最低谷中给予自己力量指引人生道路的。
现在想来,有些书还真不适合少年阅读,想我中学时期看过一些反映社会黑暗面的书,文革啊、知青啊之类的,还有一本记得很清楚叫《斯大林肃反秘史》,这位苏联领导人的形象在心中顿时倒塌;还看《希特勒传》,结果差点走向极端主义;本来对物理兴趣浓厚,花几个月精力“研究”完《时间简史》后,果断知难而退,决定做普通人;再后来看到那本《中国农民研究》,ZF在心中地位一落千丈......今天,我只看西方魔幻小说,比如:龙枪、冰风谷.....(~ o ~)~zZ
初中读了韩寒的《三重门》很受震撼,重新激发了我对于阅读的兴趣。当然现在看来,未必有那么好,整个一模仿《围城》嘛。但是那种阅读的体验却无法替代。
高中的时候看王小波的杂文。很多出版社分两卷出版,一卷《思维的乐趣》,一卷《我的精神家园》,我看的是陕西师大出的一卷合集,叫做《沉默的大多数》。在课堂上看了好多遍,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崭新的世界向我打开。王小波在那个崭新的世界里告诉我们,人活着要追求有趣、追求智慧、追求理性,当然不要忘了还要热爱妇女……他说,人拥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
如果真的问”影响力“的话,我想说我小学一二年级看过的每本书都对我从那以后的世界观做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包括我从幼儿园开始的有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的图片特别多,字特别大带有拼音,封面是银光的。里面的所有知识都被我当成定理了(后来被推翻了很多。。)
后来看了杨红樱和郑渊洁的书对我的印象都特别大。五年级看过《苏菲的世界》,没看懂。六年级看《时间简史》,也没看懂。六年级基本上就在看几米,JK罗琳的书,还有过很多流行小说。
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候(传说中12-16岁)看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可以说爱情观基本毁了。后来迷恋心理学看了各种进化心理以及一般心理学的书。我现在在想《自私的基因》,《我的奋斗》,《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不是应该有个16禁之类的, 不然很容易走极端啊。
《新华字典》算么,我的少儿读物呀。。。。
还有就是《十万个为什么》系列,小时候非常喜欢,培养了我对于科学的热爱。。。
刘慈欣 全部
王晋康 全部
卫斯理 全部
然后苦逼学了物理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日历。(什么,书不是泛指出版物的吗?)
呃……鸟类/昆虫/两爬/岩石矿物/……图鉴。(治好了神经衰弱导致的失眠……什么,词典类也不算吗?)
电话号码本。(饶了我吧)
话说。
不是要炫耀。
但是一般阅读量达到某个值以后就不会受到哪本特定的书影响了吧
-----------其实还是有的分割线-------------
没错!银河系漫游指南是最近5年内影响我最深的书!——它把我变成了一头萌(ying)妹(guo)纸(ren)
撒哈拉的沙漠。三毛
呼啸山庄
三体。刘慈欣
活着。余华
莲花。安妮宝贝
我与地坛。史铁生
张爱玲、苏轼、北岛、三毛、史怀哲
诛仙、、算不算网络小说?但是影响大的。
宇宙。卡尔萨根 也行
。
。
。
有人看过这本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28409/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科学万花筒》领我入科普门,《雅舍谈吃》让我的吃货种子早早萌发,《源氏物语》则是本奇书,起到了各方面的启蒙作用,譬如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古诗歌的理解,翻译的理解,图书版本的理解,服饰文化的理解,女性地位的思考,等等。当然,也培养了我看书会注意出版社,装帧,翻译,作者等等习惯。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物哀”有了即为深刻但却难以言说的认识,另外的像是成为颜控、喜欢美男子、对于年龄差较大的爱情、同性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的认同,则是其他的副作用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 感到数年后依然有影响,积极消极说不清,生活中的恶心感总是那么多
后来看的书,可能因为人越来越不容易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了,所以都影响没那么深远了~
感概,说下我的读书历程吧。
从生下来开始,父母就有意识的读故事书给我听,到2,3岁的时候,虽然我识字很少,但是靠着记忆母亲的语音,能够完全通读连环画,印象最深的居然是《白鲸》《叶塞尼亚》《王中王》《森林大帝》之类的连环画。
4、5岁的时候在看《少年科学画报》,字已经不是问题了,值得一提的我读到了《科学文艺》和《丁丁历险记》。
在这之后看的是《哈尔罗杰历险记》和《十万个为什么》,见识和知识水平远超同龄儿童,即使成年人在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我丰富,于是当时的我自大的不知所以,觉得天下我有,国家主席怎么还不是我。唯一的优点就是还保留有强烈无比的好奇心。核心的世界观已经形成:世界是可知的
小学的时候还看了几部对我影响相当大的漫画《七龙珠》《攻壳机动队》《乱马1/2》《机器猫》
直到初中,看的书庞杂无比,大多是科技读物,文学类的只看了名著,以当时的社会阅历和心态,觉得文史哲也就是看个故事,记个知识,比如《斯巴达克斯》,倒是记住了各种角斗士的类型和名字,故事情节,而对什么内心描写和社会控诉完全没想到。现在想想,当时偏科严重就是这个原因吧。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看了一套极好的漫画,蔡志忠的古典系列,尤其是《庄子》和《六朝的清淡》对我影响很大。
高中可是说是我最不用心学习和阅读量最大的时期,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变化最剧烈的年代,这时读的文史哲类书已经能有所感悟,觉得历史不再是历史,哲学也不是痴人梦话。《史记》读完,《资治通鉴》看了几册,《二十四史》读了不少,福尔摩斯系列终于看完,阿加莎克里斯蒂系列也终于看完,《科幻世界》刚刚因高考出名,《时间简史》读的半懂不懂,倒是老爸的教科书读了不少《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看的多了,高中的课越发不喜欢上,语文因为读书多,眼里秦以后的文章不觉得是古文,所以成绩很好,数理化保持了一贯水准,只是常常因为考虑的太多而做错,老师也说你的分析方法太复杂,要用考试的思维方式,英语烂的令人发指,社会、思品、历史因为错漏太多看不下去只是中下水准,分析历史事件老师总会说:别这样,太反动,要给0分的、不要求掌握这些、教科书上没有、这不是标准答案。废话,你以为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是什么反封建的革命?丫是最封建!
结果类似这样的情况我越读越抵触,高三结果整一年就没看教科书,作业也不做,浑浑噩噩上了个三流大学。
大学里除了教科书把龙枪、魔戒、黑暗精灵之类的奇幻书看了个遍,科幻读物更是把能找到的读了个遍,终觉世界太大,我一无所知。
大学到现在,我觉得对我影响较大的书有:《银河系漫游指南》《计算中的上帝》《人类理智研究》《人性论》《哲学全书》批判三部曲 《通往奴役之路》《货币的非国家化》《美国最高法院史》《科技史》《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伦理学》《西方哲学史》《草原帝国》
世界观是:世界是极其残酷而可知的,我们算是卑微的追求真理的生物,所以就要 “不要恐慌”
ps:奇怪的是我至今未读过一本武侠小说和言情读物...
©果壳网 京ICP证100430号 京网文[2018] 6282-492号 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71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okr.com 举报电话:18612934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