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工月薪直逼7000,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类职位工资还可以更高一些吗?
一张建筑工人薪水表,普通泥瓦匠月薪接近7000,班长9000,队长过万。
这类工种一般来说有社保和生活保障么,50岁后生活来源是否有保证? 从经济学来说这类职位工资还可以更高一些吗?(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新概念文章,说的就是体力劳动比办公室工作工资高很多,好像是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lesson 4 The double life of Alfred Bloggs )
一张建筑工人薪水表,普通泥瓦匠月薪接近7000,班长9000,队长过万。
这类工种一般来说有社保和生活保障么,50岁后生活来源是否有保证? 从经济学来说这类职位工资还可以更高一些吗?(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新概念文章,说的就是体力劳动比办公室工作工资高很多,好像是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lesson 4 The double life of Alfred Bloggs )
我是土木专业的··也在现场···工人的工资现在涨的很厉害··估计还会涨··因为现在工人80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也就是工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又不愿意干···所以工人工资还会涨··我们现在的工地就是干杂活的杂工一天没有150以上不干···像木工包活的话日工资一般都是350-500元··有些技术性强的工种应该还要更高··
有些人说现在体力劳动人员不缺少···那你可以去工地现场转转问问工地老板们···现在工人好找不!!!
不过现在民工以后的生活就没有保障了···没有福利··没有保险(新农合不算)
就我目前所知的浙江省的情况看,这张工资表是假的,分析如下:
1、日工资分析
抹灰、瓦工属于技术工种,220的日工资确实是市场价;库管、壮工其实就是普工,或者叫小工,100~140的日工资也是市场价;上述市场价应是长期用工的价格,一般不包含吃住,如果是零星或短期用工的话,这个日工资还有可能更高。
班长的300日工资难以评价,一般来说,班长是某项作业任务的负责人,管理层会对班长采取任务承包的方式进行管理,而不是计日工资。
绝大部分的工程,班长才是真正的技术工,其余几乎都是用普工来代替技术工,工资略高于普工(140~160左右),这样可以节省人力成本。
2、月工资分析
民工的月工资一般不可能达到上述表格的数额,因为虽然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会有双休日、节假日,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停工还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下雨、比如窝工。一般民工可以拿到的工资总是在22天左右,很难拿到满勤的工资。
民工的月工资没有包含五险一金,所有的费用自理,不要说什么《劳动法》,在中国,很多法律就是个笑话。
3、为什么会有这么张工资表
因为人工费的税率是相对较低的,嗯,大家应该都懂了。
4、经济学的角度
嗯,我只是半吊子的学过工程经济,但一般来说,收入应该和创造的价值成正比,和供需关系密切相关。创造的价值多,自然收入就高;供不应求,自然收入也高。
补充说明:民工的每天的工作时间一般在10小时左右。
针对质疑,不方便多解释,请大家仔细阅读。
唉,多说一句吧,在中国,恐怕没有一个项目部会直接对民工发工资。
农民工的工资比以前高了确实是事实,不过你的标题说的 有点夸张,现在生活成本也高了啊,农民父母们也得给儿女们攒钱啊
以前知识分子待遇好是因为知识分子太少。我觉得现在这种分配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状态。泥瓦工都是技术活,很久以前他们就比一般的苦力待遇高很多,而且他们工作很辛苦。认为大学生应该挣钱的就是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腐朽观念,没有去认识到只是分工不同,不会去想自己创造多少价值,感觉自己每天在办公室上上网聊聊天就该有那么多钱。其实大学生就老老实实上班,有了时间的积累,工作还是比民工轻松,待遇比民工好。凭什么人家的技术人家的积累就被一句没文化概括了。
大家说的供需问题当然很正确了,其实谁不愿意享受。换句话说,很多活你不想干有很多人会补上来,不差你一个。但是让你去做苦力,你能拿到人家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工资么
我们公司搬家的时候,找的搬家公司,人家一个人比我们一群人干活效率高太多了
首先这张照片上没有标明地点,不同的地方的收入差距可以很大,没有平均收入做对比很难作出判断。
其次,且不说工资分摊到每小时是多少,单就一个月工作30天来看,这个工资水平肯定要比当地拿同样工资甚至更少工资但每周工作五天的人要低,因为休息也可以算作是工作的机会成本。所以很难直接说明这样的工资是高是低,是不是还有上涨空间。
第四,从供需关系上来说,在需求不变,资本一定,技术没有变革的情况下,劳动力不足自然薪水就会上涨。总要有人去做这些没有人愿意去做这些工作,自然做这些工作的人工资就会上涨。
我身边认识的工人一天也有200的 很正常.
在北京找个有技术的工种(木 电 焊 瓦 ...) 能做的人真得不多.
大学生 本科也好 硕士也好 怎么就有人觉得不平衡了.
土鳖工地派驻会计路过 按俺们工地情况 工资表做这么高 还得交个税 个税还不都是从施工队工钱里扣啊 施工队肯定不乐意 所以 一般造工资表今年的规矩是月工资不会超过3500 给工人实际工资时候就算是给工程款 然后工程款结算时候会按总工钱扣几个点的劳务费票 这个劳务票自然就是工钱的成本凭据了 也是公司操作的惯例
施工队工钱的大头反正就是工人工资和施工队老板的利润 当然 俺们是路桥类公司 房建可能会不同 至于他们的实际工资 在我参与的几个工地看来还是比较实际的 房建的瓦工类的大工甚至更高 至少我知道的09和10年安徽江苏部分房建工地数据 瓦工大工非队长班长的就可以日工资300甚至350
09年我还在某个制造盾构机公司上班时候 对方安装队伍几个工程师和队长月工资都过万 当然 对方安装队没有一个是大专或以上文凭 所谓工程师只是个名号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 这个工资表可能是对方开给项目部的结算单 就像我09年接触的那施工队队长其实一个月也就5000 但俺们要支付给对方公司的队长工资的确过万
至于社保商业保险之类的 那肯定不用想的 只能自个想辙 比如啥新农合等
在国外,蓝领的工资一般就要比一般的白领工资高。只是因为在国内的体力劳动力太多了所以就致使工资在以前不够高。但到以后干这行的人少了工资自然就高了。因为这行确实很辛苦!我爸就是干这行的,而且还容易有职业病。以前还是露天的工作,夏天那叫伤不起啊!现在还好了,但是爸身上还是有不少职业病。
以前学生的时候在建筑工地干过。慕尼黑微软总部的8到10层的地毯就是我铺的。当时电梯没通,要往10楼背水泥。最便宜的帮工,时薪10欧,每天10小时,连干2个月没休。真心累。第二年暑假工头还给我打电话,我都不去了。宁可去大公司打学生工,挣得少点,但轻松太多。
体力劳动工人成本的增加将会促进机械的使用和研发,当然,现在其实建筑工地上机械化已经很高了,但是看起来还能更高。另外新的更有保障的组织形式会相应的出现,只要走在工业化这条路上,一切碾过去就是。
我觉得给这些工人高工资挺好的,既然出了那么多体力,又供需不平衡,自然匹配高一些的工资是正常的。非要说比大学生工资还高,有什么可比性啊
让我这个一周跑四天工地的人来你告诉你们真相吧,如果此表放在北京绝对是假的。我们工地的瓦工按日工资结算的话是500左右,连小工也有200多。
上过学的人也许觉得一个大学毕业生一个月才三两千块钱太少了,可是你想想人家干的是什么活再看看自己,就该平衡了。虽然我们也每天泡在工地,有时候也得一栋楼一栋楼的视察工作情况,可不用动手去干活啊。尤其现在冬天,天这么冷,水都冰得刺骨了,他们还得在冷风里坚持工作,有些人手都冻得不像样。而且这种活很容易落病根,我有个姨夫以前就是干瓦工的,手里拿不成重物,端碗水手都抖得厉害。
我很想说的是……人家说那是深圳的哎……我个人对你们这种根据自己地方的经验说人家是假的的说法……很厌恶……@seayer.j
当然事实是否如此不一定,这只是一个新闻,而且新闻里也说了“为了拿到这个薪水,工人们每天起早贪黑、且几乎没休息日”
http://money.jrj.com.cn/2012/12/03102614762507.shtml
我们这里的工资标准达不到这么多。砌墙抹灰顶多三四千左右。而且上面有人说了,工地虽然没有双休,但是每个月总有几天下雨、窝工,基本做不到满满三十天。上过现场的人都知道,就算天公作美不风不雨,窝工还是难以避免。这个有各方面的原因。
瓦工在工地上算不上高收入。估计真想要拿到图中的工资,一是沿海地区,日工资比较高,二是赶工期,连轴转,劳动强度相当大。
各个工种有偏技术的,有偏体力的,我们这边一个小工,光有力气没技术那种,工地上挑挑砂浆,一天一百五左右。一个钢筋技术工,懂技术能配料的,一个月五六千。
我见过来钱最快,技术含量还不大的,当属挖井队。那种人工挖孔桩,设计深度10~15米,直径1米2,100多个桩,挖井队挖了一个多月挖好了,每个人拿到的票票都是五位数。看过他们干活之后就觉得,什么欠债的,卖肾换爱疯的,干脆全来挖井桩得了。只要肯吃苦,拿个铁锨钻在地里,跟鼹鼠似的,一身泥钻进钻出,吃得了这个苦的收入也是杠杠的。
走出象牙之塔你才能够看到现实,但是现实不等于真相。
他们一天工作多久,我们一天工作多久?有些单位早上拖拖拉拉啥时候股票开盘也啥时候开工,中午十一点一到吃饭时间回来一觉睡到下午一点半,醒转了工作到下午四点就打打哈哈吹吹牛一天完事,建筑工人可以吗?某个月赚一万的摊煎饼阿姨所说:“每天胳膊都累得要断掉了。”
这个不好说 美国也是体力工作人员工资超级高 我一同学天花板漏水请人修 花了不到2个钟 收了150美金.
©果壳网 京ICP证100430号 京网文[2018] 6282-492号 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71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okr.com 举报电话:18612934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