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领域的技术瓶颈目前是什么?
各位牛人讲一讲自己领域内存在的技术瓶颈,即基础理论需要突破的地方。
虽然算不上技术瓶颈,但个人认为在医药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可能有影响)要面临的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发表偏倚。
在进行试验时,可能会出现阳性(比如某新药A比原来的某药B显著更好)或是阴性(比如A和B其实差别不大)的结果,对于原始数据而言,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由于编辑和作者的倾向性,阳性结果会比阴性结果更容易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这就是发表偏倚。
绝大多数人其实只能查看到发表的那一部分数据,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我们所了解到的数据可能都是真的,但它们不是真相的全部,这可能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说新药A比旧药B可能好不了多少,但发表的几篇数据都说A比B好,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以为事实就是这样了。
这个问题需要解决,目前认为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公布所有的试验原始数据。
中国媒体:
市宣:“今天有一条宣传纪律”;
省宣:“今天有一条宣传纪律”;
国新办:“今天有一条宣传纪律”
……
统计学:统计学家不知道科学家在说什么,科学家不知道统计学家在说什么,统计学家作出的新成果只有统计学家们自己能理解而没人应用,科学家们还在用统计学家30年前发明的方法却一直在抱怨统计方法不够先进,归根结底就是鸡同鸭讲
考古学:
对考古学来说,技术瓶颈和基本理论需要突破的地方似乎是两回事。
技术层面,很多是借用其他学科的手段,不是考古学家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形成了很多瓶颈。比如
1.绝对年代的测定:在不能用碳十四和钾氩法的地方,即使有其他方法,年代分辨率总是大问题。不是每个遗址都有火山灰,或者5万年以来合适的碳。古地磁、铀系、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等常得出不一致的年龄。
2.与之相似的还有,如果化石或石器的年代不能被直接测量,那么被测年代样品的年龄和遗物(或事件、行为)的年龄之间的差异问题。涉及遗物的埋藏过程和遗址的形成过程,依赖于地质考古学、地貌学的方法,很多时候微观和宏观的研究不能整合。
3.遗址的保存状况:很多遗址一旦损坏就是不可逆的,信息丢失,研究受限。
如果给考古研究人为规定一个年代下限,那么考古材料的总量就是固定的,只会越来越少。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随着城市化建设,遗址破坏也愈演愈烈,很多遗址的消失的同时没有伴随任何科学记录。这样对于一个具体地点,甚至连是否曾经有遗址存在都说不清楚,更遑论其他进一步研究。
又比如被盗掘出土的遗物,除了个别可能有一些文字材料的“内证”之外,没有什么可靠的技术手段来鉴别原始出土地点和位置,空间信息就永远不可能复原。私人手中的疑似非法文物,没有手段鉴别是祖传的还是出土的,如是后者,更不可能确定具体来源,这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也有极大影响。
基础理论需要突破的地方。举一个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例子,就是莫斯特难题,石器组合(或者更宽泛一点,石器技术)能否代表人群。考古都希望透物见人,旧石器的最大宗材料就是石制品,为了从中提取一点关于人的信息,考古学家可谓绞尽脑汁,发明了令旁人难以理解的各种石器名称和术语。但是如果发现某个地方存在人群的更替、石器技术却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不同步)——比如晚更新世的华南可能存在现代人代替早期智人的事件——那么石器技术研究还有多大意义?打制石器的行为作为一种表型,能在何种程度上复原古代人群间的关系?现在大家虽然都知道出非洲说与中国旧石器材料所显示的连续性有矛盾,肯定两者中至少有一个存在体系性的问题,但是国内学者除了坚持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传统说法(东亚现代人主要来自当地早期智人),还没有更好的解释。
物理学: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无法统一
新能源利用领域:
1. 各类新能源发电设备,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小型水利电站和生物质能电站等,技术现在都基本成熟,但还要提高能源转化率和降低成本,主要是材料的问题。
2. 各种新能源要互联互通,将诸多微电网互联。与传统电网不同,智能微电网的网内有多个电源和多处负荷。负载的变化、电源的波动,都需要麻烦储能系统或外部电网进行调节。这些电源的调节、切换和控制就是由微网控制中心来完成的。微网控制中心除了监控每个新能源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负载的电力参数、开关状态和电力质量与能量参数外,还要进行节能和电力质量的提高。 这就要发展微网控制系统,这就涉及到电路设计和拓扑学了。
3. 电网的储能系统要能做到在电源或电网事故情况下,储能系统能够迅速替代电源、在微网内大型负荷启动时,由于电流往往数倍于运行电流,需要储能系统提供瞬时大电流和在光伏以及其它电网发电不足时,起到为微网内负荷供电的功能。现在较成熟的是铅酸蓄电池,但寿命短有污染,还忒沉。而其他的钒流体电池,飞轮储能,超级电容等几种新型储能系统也各有优缺点,质量、性能、稳定性和成本都有待改善。这要涉及材料、化学和物理等很多领域了。
4.微电网内部的控制系统需要与主干网的电力调度系统联网进行信息通讯,要做到在电源或负荷变化时,将信息通报给主电网,并给主电网以充足的时间进行调度,这样,就可以保证微电网的供电和主电网的稳定。这就是信息技术了。
卫星定位:
卫星定位目前在民用上,安全性是个逐渐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部分,一个是jam,另一个是spoofer。1. jam技术简单,就是通过靠近GNSS接收器的地方,人为制造大量高功率的噪声,使卫星信号消失在噪声中而难以识别,从而导致卫星定位接收器不断的在搜索新的可用卫星,这样以来卫星定位便无法实现。2. spoofer技术就复杂了,简单说就是你的卫星定位接收器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已经被别有用心的人所控制,然后你的导航就被这个别有用心的人控制了。spoofer还强调智能性,它对你导航的误导是细微化的,不易察觉的,而且是实时化的。在anti-spoofer这方面,难就难在,spoofer成本远远小于anti-spoofer,而且spoofer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spoof的方式灵活多变,你的anti-spoofer大都是针对现有的spoofer设计的。再有一个,spoofer由于有很大的军事用途(尤其当前很多无人机是GPS导航的),目前各国关于这个还处于技术封锁阶段。
室内定位:
没有像卫星定位那样能够统一化,标准不一。室内定位涉及太多个人隐私和人伦问题,发展受到当前法律限制。室内定位的普及意味着人的隐私更是空话,简单的例子就是,你的一天24小时都能被别有用心的人监控而且成本远远低于监控录像。室内定位目前成本和精度是个不好调和的两个大问题。但室内定位离我们并不远,就拿电影来说,对人体动作的捕捉就是靠的室内定位方式,属于红外定位的方式。
材料学:设备跟不上!
噢这个单晶没长好,或者定向晶界的方向长歪了,本来能耐受2000K的叶片只能承受1400K了,这样就造不出好的飞机发动机;
螺旋桨叶片表面平整度不好,坑坑凹凹的,在水里一转起来就产生各种气泡,然后你的潜艇就暴露了;
炉子里烧出个和预想结果不一样的东西出来,想做个电镜看看表面微观特征,结果拍出来一片模糊,或者分辨率不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个什么东西出来;
本来你的iPhone可以毫无压力用一天,结果烧正极材料的时候温控不行,升温速率不一致,或者前驱体做的不好,导致你用一天都很紧张!
材料学还经常为各行各业受到的瓶颈背黑锅,殊不知很多不是做不到,材料不行真正的原因很多都是设备跟不上。
没有几家公司的老板愿意花个三五千万买台德国的电镜,只能弄台二手日本电镜凑合着用,而且有时候心血来潮愿意掏个三五千万的时候,发现人家根本不卖给你,要么就是每年动辄上百万的软件授权费用...这些都是真金实银啊!
设计师:
看到很多人在调侃甲方,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如何合理细化甲方的要求,也应该是一个成熟设计师的素养。他说大气,简约,优雅,你就枚举一些例子,进一步去判断他的偏好。与客户沟通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知道自己能提供什么,还要懂得沟通技巧,明白他要什么。我们要假设甲方都是抠门愚蠢的催命鬼。设计师应该用专业知识,去量化他虚无缥缈的喜好,去赢得他的尊重继而获取应得的报酬和合理的设计周期。
以上都是我瞎编的,反正看在钱的份上,大家都不会轻易违逆甲方就对了,无论他蠢不蠢。
真正的瓶颈,应该是想象力和材料特性。前者是如何在现有材料/环境里,创造出更优的作品。人才常有,而天才则不常有。在这个前人已经开拓出康庄大道的时代里,能在作品里添加更多的个人风格,淡化甚至超脱出前辈们的影子,大概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做到,那些人具有与生俱来的灵感。后者则是通过更强大更实用的材料,去实现更疯狂的创nao意dong。这和人类的整体科技水平息息相关。
话又说回来了,行业瓶颈迫使人们不得不提高科技水平,科技水平进步则提高各行业水平直至下一个瓶颈。周而复始。人类不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吗?
我会的这几个,抱歉水平都太低。而且都属于文科不存在瓶颈例如说 音乐,拉丁语,美术,科学。
除了一个..懂得人太特么的少!!!
人人都会听音乐就当做审美不同好了!!某些在国内演出,号称“国外交响乐团”骗钱的太特么多!!欣赏者水平太低!!!
拉丁语拉丁语拉丁语!!我说的是LATIN, LATIN, LATIN!!不是拉丁美洲语!!会流利说的人!目测也就是梵蒂冈某些教父和某些大学phd导师那不出一万个!!(乃们想成文人才吗??快去学说拉丁啊!!)
(为什么会说的人这么少呢..?因为拉丁不要求你会说,我老师是pdh毕业,某uc学校的教授,到现在别说说了,听拉丁都有困难。拉丁只要求阅读,不到phd连写都不用)
美术!!好吧这个我就当大家审美不一样好了。。只不过看到(包括果壳)某些白痴艺术类问题的时候还算是拙计国民基本美术素质。。
电池技术严重阻碍手机的发展
神经科学:有人说需要神经科学的牛顿。。。
技术瓶颈挺多的,虽然大部分都不太了解。
在活的动物里面,实时记录和控制一个完整的神经元网络中的每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实时记录每个神经元的每个突触的大小和活动,以及各种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物质的释放。建立新的理论模型来处理这些研究产生的数据。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
- -...没人说计算机的吗? P=NP
结构生物学领域:1、蛋白的细胞外合成技术。现在细胞外合成做的还很差,局限性很多;基因工程又太费时费力。如果蛋白质的合成能像PCR一样简单,立刻就能有大突破。2、溶液中的蛋白结构解析。现在解蛋白结构还依靠X射线晶体衍射,有两个重大缺陷:一是蛋白的晶体通常很难拿到;二是结晶后的蛋白质很可能和生理条件下结构不同。
轻松些:
网络用户:没有足够的带宽将wikipedia下载到本地的服务器.
C程序员: 总是没有足够的内存供malloc。
密集计算需求者:那个nvidia tesla 太贵,intel 的xeon phi 也一样,等等,零售市场上没有。AMD的7970降价了,好像要出新品,是等新品呢,还是就这个呢?
系统管理员: 这个备份,需要10个小时,如果有万兆设备也许会快,可是我没有。
kinect for windows 用户:这个,怎么像个梯田,不是一个3D模型。
blender:总是在觉得物体线条流畅时系统反应不够流畅,而系统反应流畅时,物体物体线条就不那么流畅了。
数学计算爱好者:那个pi,e,素数受到内存限制,只能有32G的内存,还有算出来干吗?
......
作为一个创业者认真点说:
需要廉价4口千兆网卡,以提高渲染时数据分发和备份的速度,未见到零售渠道有万兆网卡和交换机卖,有钱的话会考虑购买的。
对比一下newegg.com和中国的newegg.com.cn的计算机产品(交换机 ,服务器,网卡),不仅价格没有美元直接兑换便宜,而且那些性价比 高的产品也少在国内见到。(本人喜欢新蛋网的物品分类做得好,所以才举这个例子,其他电商也是一样)
作为一个潜在的CSP(内容提供商),中国的版权保护状况堪忧,大多数人没有版权意识,也没有消费习惯。
与政府打交道太难,本想先注册个公司再说,但是,对于一个自己创业不需要投资方的人来说,没有找到创业指南 ;后来想想还是先做出些东西再说,实在不行,做成图解xxx的图书作者的也行。
搞不懂的个人收入调节税,等税/费。
搞不懂的法/行政规定,不理解的自由裁量权。
曾经读过一篇关于中美创业的对比,觉得在中国创业好难,成本也更高(尤其是土地成本和设备成本)。
©果壳网 京ICP证100430号 京网文[2018] 6282-492号 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71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okr.com 举报电话:18612934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