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像“年兽”这种听起来就不靠谱的东西在古代竟然能引发“过年”的习俗,而且还能蔓延到亚洲这么多国家?
古人也不笨呐,疲于过年的现代人表示理解不能。。
是因为古代没有谣言粉碎机么。。
古人也不笨呐,疲于过年的现代人表示理解不能。。
是因为古代没有谣言粉碎机么。。
@linyi812 的说法是一个不错的解释。也查了一些资料,补充一个角度。
过年的习俗很有可能跟过去遗留的祭祀仪式有关。而不是年兽引起的。年兽的说法如@linyi812 所说,是后来逐渐演变过来的。
维基百科如此定义祭祀[1]:祭(祭祀)是指祭神、祭祖,俗称拜神,是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
试回想过年的习俗,几乎无一不跟祭祀有关。其中,燃放烟花的起源于年兽,这与祭神有关;在农村过过年的肯定知道,大年三十要去祖堂给祖宗烧香烧纸,献上肥美的猪头肉,这与祭祖有关。而做这些习俗的目的,是期望得到神灵、祖先的庇佑,来年能行好运。(这不科学!!)
再往深了说,之所以这些祭祀活动能流行起来,是因为古人们普遍相信灵魂[2]不死。根据维基百科提供的资料,中国古人与罗马人的信仰类似,相信除了伟人成圣外,常人死后灵魂会变成鬼,但不代表是邪恶的,而会保佑子孙,或向杀害本人的坏人报复,所以类似低级的神明。
除了中国古人会祭祀、祈福,古希腊人、罗马人、埃及人也热衷崇拜神灵、先祖,希望得到庇佑。
例如,古希腊人会祭拜命运之神摩伊赖(Μοίραι)[3],在罗马神话中,她被称为帕耳开(Parcae)。
古代遗留下来的壁画、神话故事,算是那个时代流行文化的佐证。
综上,基于灵魂不死的信仰,及社会文化对这种信仰的普遍认同,可能是导致过年这种习俗流行的主要原因。但具体流行的时间点和契机,尚未找到资料。
[1].祭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5%AD%E7%A5%80
[2].灵魂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1%B5%E9%AD%82
[3].摩伊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1%A9%E4%BC%8A%E8%B5%96
“拜年”与“除夕”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的人们害怕黑夜的来临,因为夜幕下有很多恐怖的事情,有豺狼虎豹,有鬼魅怪兽。其中有一个怪兽尤为恐怖凶猛,它会在冬天时太阳下山后出没,它会捣毁村庄祸害百姓,它的名字叫“夕”。我们的祖先们非常惧怕怪兽“夕”,之所以,那时候的人们就把日落也叫做“夕”,因为太阳西下后,“夕”就要来了。
毫无招架之力的村民们只好在“夕”到来前四处逃散或躲往深山,逃不掉的村民就求灶神。灶神听到了人间疾苦,就将此事上报天宫,希望天上有神仙能除掉“夕”兽。可能是那时的神仙都比较忙,加之“夕”兽来历不明,没有神仙愿管此事。此时候灶神的小孙子(另一说法是神农的小孙子),名叫“年”的小神仙,初生牛犊不怕虎,从众神中站了出来,愿意下凡除掉“夕”兽。于是在深冬夜里,“年”手里拿着从爷爷借来的神器:火符和红绸缎,来到了人间,与正在村里肆虐的“夕”兽大战,一直打到大年三十夜。“年”将“夕”逼到一堆竹竿,然后用火符点着了竹竿,竹子燃烧后火光冲天“噼啪”爆响,“夕”兽非常害怕。“年”神终于明白“夕”兽害怕“爆竹”,于是,带领着村民个个手里拿着燃烧的竹子来烧夕兽,“夕”被点着了,哀嚎一声跑回它东海老家去了。
小神仙除掉了大怪兽,得到了好消息的村民们都奔走相告,都跑来“迎新年”,逢人就说“新年好”。而且,大家为了纪念“年”神为人间除掉“夕”兽,于是,每年的大年三十我们都举着燃烧的竹竿欢聚在广场,重现当时的战斗场面,后来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后,竹竿就变成了“爆竹”,这一天欢庆的夜晚就称之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后的初一,大家为了感谢“年”神的大恩,就都去“拜年”,拜年要给“压岁钱”的。这“岁”其实就是“鬼鬼祟祟”的“祟”,“鬼”是黑色的鬼,这“祟”是白色小妖,这小“年”神不怕大怪兽,就怕这小妖“祟”,人们后来得知用钱可以压“祟”,就纷纷拿些铜板给小“年”神压“祟”,压了还没完,还要守着“祟”,不要让它跑出来,叫做“守岁”。一直将“年”平安送走就没事了,这叫“过年”。
然而,到了今天,那个为民除害的“年”神在现在许多人嘴里却被说成怪兽。颠倒黑白了吧,真是可笑。“年”不是怪兽,是可敬可爱的小神仙,他每年春节都会下凡走访人间,他有可能会出现在你身边,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一个可爱的小孩,记得要给他压岁钱哦,并且,如果你喜欢小年神,就大声对那小孩说:新 年 好!!!
(后记:关于“夕”的传说。世界年轻时,天空曾一齐出现十个太阳,结果被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这射落的九个太阳,人们认为都死掉了。其实不然,其中就有一个太阳掉落到了东海,被东海的一个龙女救起,并相爱了。后来龙女产下一子,取名叫“夕”。这“夕”生下来就有些龙的模样、脾气和属性,和他爹大不相同。但最终事情被龙王知道,龙王很生气,于是赶走了受伤的太阳和夕。不久,太阳死去,留下“夕”一个孤兽流落东海。“夕”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找不到东西吃的时候经常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袭扰人们的村庄,冬天的时候更为恐怖,常常吃人。最后直到“年”的出现,除掉了这只恶兽。)
参考: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除夕的故事》 中国民俗大全《年的传说》
“夕”是象形文字,是象形那只怪兽的一只“眼睛”。相传,在黑夜能够同时看到那只怪兽的两只眼睛的人都没能活下来,只有少数看到怪兽一只眼睛的人能够逃脱,足以见得当时人们的惊恐,恐惧及心理阴影。又一说法:“夕”是象形半日或半月。
“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收成,因此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又一说法:“年”是神农的孙子,年的法力能够使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果壳网 京ICP证100430号 京网文[2018] 6282-492号 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71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okr.com 举报电话:18612934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