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哲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质的好处吗?
嗯,保持头脑的灵敏可能算是一方面,除此之外,哲学还能够对实际生活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所接触到的一些哲学观点也好,著作也好,总觉得离生活很远,也看不太懂,研究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
求讨论~
嗯,保持头脑的灵敏可能算是一方面,除此之外,哲学还能够对实际生活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所接触到的一些哲学观点也好,著作也好,总觉得离生活很远,也看不太懂,研究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
求讨论~
哲学确实没什么实在的用途,它能做的,就是能够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变得更深刻
看哲学史,不论是西方哲学史还中国哲学史,各种哲学观点在不断的轮换。希腊泰勒斯的水成论,中国老子的道之哲学,早期的古朴哲学也能给人让人思考。
读完哲学史,就发现,唯心主义也非常可爱,不可知论显得那么的深邃,会怀疑:世界真是唯物的吗?世界是多样的,读完,就会理解。
读哲学,学会思辨,因为会看到一个一个的刁钻古怪的问题被提出,然后又有更刁钻古怪的反驳,二者都显得有道理。
我也说点自己的想法好了。
人类作为智慧生物,确实会有思考哲学问题的需求,可以说哲学的存在是必然的,它也会改变人们的想法,以至于进一步间接地改变世界。(其实比起改变世界,更重要的作用可能还在于满足人类自己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不过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个体,指导你认识世界的,倒也不一定非得是书本著作中的那种哲学。其实,每个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朴素的认识和信仰,它们可能并不成体系,甚至很难用语言清楚地表达,但它们依然是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是属于你自己的"哲学"。
而lz所困惑的,其实是"别人的哲学",仅从个人生活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不去理会它们倒也无所谓。
我在过去也尝试读过一些对我来说很难理解哲学著作,而后来当我不再纠结于它们时,我觉得自己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
其实就和现代艺术一样,作为一个一般人,看不懂,或者觉得它和自己毫无关系,这其实也没什么,只要认可它的存在也有自己的道理就好了。
其实就算是科学领域,我也有太多事情搞不明白,而我也不认为自己需要为这种"搞不明白"而过多烦恼,哲学也是一样。
这个问题要与“学习哲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质的好处吗?”区分开来。就像学习打乒乓球和研究打乒乓球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活动。
研究科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质的好处吗?这样的好处似乎是间接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
研究哲学呢?哲学似乎不能直接促进技术的进步。其也不能促进科学的进步,这样间接促进技术进步的可能也没有了。
我们很难想象一种没有实质好处的活动能在短视而又精明的人类中从持续存在。(这里排除了古代意义上的哲学,那时候没有哲学/科学的区分,只有哲学/非学术活动的区分)哲学研究究竟能带来什么能为自身存在辩护的益处呢?
一种很讨巧的回答是:“哲学研究不能带来实质的好处,但哲学研究能回答‘什么是实质的好处’。我不认为仅仅停留在语义层次的分析能使提问者满意。对这种问题的回答,还是交给已经得到辩护的科学吧。
从“我们”这个角度看,如果哲学研究能给个体带来实质好处(例如,某个在大学就职的人,通过哲学研究来获取薪水。)能算为群体带来了间接的好处吗?我们都不这样想。就像偷窃也能为为偷窃者带来好处,但我们都鄙视这样的行为。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我们说科学研究自然和人文社会,那哲学也许只能研究科学了。不过现实并非如此,科学哲学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并且,科学哲学研究也没有促进科学的进步。
我们可以设想,全世界研究哲学的人,在一瞬间全消失了。那会有什么后果呢?也许是他/她们亲人的恐慌和痛苦吧。如果全世界研究医学的人在一瞬间全消失了,恐慌的就不仅仅是他/她们的亲人了。
那哲学研究岂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如果是的话,其实浪费不了多少,比起学术研究中普遍的浪费而言,哲学研究的花销可谓微不足道。
最后,我们也许可以得出一个不大能被接受的结论:哲学研究没能带来什么实质的好处,如果有,也许是哲学研究的进展,为我们取消一个浪费纳税人金钱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理由。
…………………… 感谢@金天鸿 @ 我………………
你的答案有点长,像我这样不太细心的人,也许会看漏一部分。所以只要看到啥,就写些相关的回复。科学哲学恰恰是我最为感兴趣的方向,希望有机会能向你请教。
你提到那些即被称之为哲学家,又被认为是科学家的人存在,并不能说明哲学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能说明某些人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另外,你还提到了哲学的一个功能是为其他学科埋下种子。我更愿意称之为,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人类对世界的研究愈发专业化,造成了学术分科。在今天,学术分科已经完成,新的研究领域(学科)更多是以一种交叉学科出现,填补原先的空白,或者没考虑到的研究视角。我不认为将来会有新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我的答案的开头已经区分了“研究哲学”和“学习哲学”。所以我不否认”学习哲学“的益处。(其实我也没有否认研究哲学的益处。)philosophy的字面意义确实是爱智慧。但这是几千年前的philosophy,与之相对的是爱体育,爱宗教,爱画画…………当今,philosophy是一个学科,和psychology,physics……一样。我们不能说哲学的字面意义是爱智慧,那么不研究哲学就不爱智慧。
你提到的哲学,是一种思考,对一些紧要问题的思考。这个定义非常广泛,但这并不是我的答案中提到的比较狭义的“学园哲学“。按那种广泛的定义,每一个人都算进行过哲学思考,每一个做理论科学的人都进行过高水平的哲学水平,特别是做理论物理的。而我对哲学的定义,则是把她作为一个学科看待。有其研究对象的学科。
哲学按讨论问题的特征,也许可以划分为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而研究这三类问题,真的是受过哲学训练的哲学家的任务吗? 也许这些任务交给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来做更好。所以我在结尾给出一个可以商榷的结论:哲学的任务就是取消自身。
这个结论并不是对哲学的鄙视,恰恰相反。不然我也不会对哲学有浓厚了的兴趣了,一门以取消自身为目的的学科,怎么可能不有趣呢? 康德的任务,似乎也是推进了这个进程,维特根斯坦也是。
总结一下,我认为你的答案,并不是“研究哲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质的好处吗?”这个问题的答案。
其实, 哲学是一种对人类经验的总结, 只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要. 就像索罗斯, 人家玩金融玩到一定程度, 觉得那些技术细节都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人家已经融会贯通信手拈来了, 这时候呢, 他就开始想总结自己的经验了, 总结自己决策行事的方法论和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于是, 索罗斯的书就越来越"哲学"了.
所以不要问哲学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有点本末倒置. 先实践, 才有理论, 才能指导实践.
当然, 我不知道你说的"哲学"书是什么类别的, 是古典哲学还是现代哲学. 总的来说, 一开始的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思考, 当然, 因为科学不发达, 认识相当不全面, 那些哲学观点也缺乏扎实的根基, 现在看来类似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文字游戏. 从古代到近代的黑格尔叔本华尼采, 其实都是这些路子的.
然后到了现代哲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 人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也没人开始追究那些大而空泛的终极问题了, 比如"人从哪里来", 这也就是维根斯坦说的"哲学已死". 传统哲学开始分化, 关于实践经验的部分成为了科学哲学, 也就是总结科学理论体现出来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一部分是沿着维根斯坦进行的英美哲学, 主要是搞逻辑哲学研究, 还有一部分是法德搞的, 就是福柯还有巴特这些人弄的现象学之类的, 他们研究的主要是社会现象与人的作用. 比如福柯的疯癫病史, 从一个侧面说了我们作为人在社会中的存在, 在社会中的压抑与反自然等等
借用一句我自己很喜欢的话:
1、高端一点的版本:为什么对哲学感兴趣?——1、“我对人们对于问题的回答从来不会感到满足”;2、“我从来不能完全确信我的兴趣在哪里,而哲学能让你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哈里·G.法兰克福)
2、二逼一点的版本:学哲学有什么用?什么用也没有,但是能帮你分辨跟你说话的那个人是不是在胡说八道。(张立宪《柴静》)
--------------------------------------------------------------------------------------------------------------------------------------------------
事实上,学哲学能给你的东西不会很多,同时,也不会像写在书上的那么“文艺”与“牛逼”: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哲学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喝水吃饭;对于一部人来说,哲学是文学的延伸,从文学中抽丝,就像早先看妹纸看脸,后来看气质一般;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哲学只是好玩儿,把看到的、听到的用哲学改造一下,然后就变成了段子,爽!;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哲学是追寻意义的工具......
举个真实的例子:
去年我同学(非哲学专业)去上哲学双学位的时候,第一节课老师发问:“你们为什么来上哲学双学位?” 有一个学土木的孩纸说:“我学那么学累了,我想歇歇,想知道我为什么要活着。”还有更直接的:“我就想了解一下,没什么别的原因。”
班上有从测绘学院转过来的X,我问过他一次:“你怎么想转到哲院来呀?你们专业多好呀,亚洲第一了都!”他回答:“你不觉得每天弄那个很没意思么?”(我只是转述,不包含任何学科的价值判断。)
--------------------------------------------------------------------------------------------------------------------------------------------------
对我自己来说,学哲学让我对事物保持兴趣,而不是像磕了药那种“看穿”一切的虚妄。
横线下为纯引用。能理解多少,就看楼主自己了。
我完全不保证来源真实、准确、可靠性。
剧透一下,一个中国词汇,叫做“知足常乐”。。。。。。。。。。
——————————————
【中华论坛】美教授花20年称发现幸福密码,P民看后直呼忽悠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57/52/24/0_1.html
1988年4月,霍华德金森24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他毕业论文的课题是《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他向市民随机派发出了一万份问卷。问卷中,有详细的个人资料登记,还有五个选项: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历时两个多月,他最终收回了五千二百余张有效问卷。经过统计,仅仅只有121人认为自己幸福。
接下来,霍华德金森对这121人做了详细地调查分析。他发现,这121人当中有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
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还有的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为什么也会拥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通过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交流,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然,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霍华德金森很受启发。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他的导师看了他的论文后,十分欣赏,批了一个大大的“优”!
毕业后,爱德华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爱德华金森也由当年的意气青年成长为美国一位知名终身教授。200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翻出了当年的那篇毕业论文。他很好奇,当年那121名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现在怎么样呢?他们的幸福感还像当年那么强烈吗?他把那121人的联系方式又找了出来,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反馈回来了。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调查表。这些年来,这69人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坚持的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
看着这样的调查结果,霍华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连数日,霍华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
两周后,霍华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码》为题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霍华德金森详细叙述了这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与结果。论文结尾,他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无数读者读了这篇论文之后,都纷纷惊呼:“霍华德金森破译了幸福的密码!”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华盛顿邮报》一天之内六次加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霍华德金森一脸愧疚:20多年前,我太过年轻,误解了“幸福”的真正内涵。而且,我还把这种不正确的幸福观传达给了我的许多学生。在此,我真诚地向我的这些学生致歉,向“幸福”致歉!
我想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开阔思维和视野,让人做到真正的宽容和独立。从蒙昧里解放出来一直是人类在努力的事业,哲学就有着指引作用。人类一直也在探索中,而现在不过是探索路程里的一个阶段,但很多人的智慧已经给了我们相当大的帮助。我的感受是哲学的解放作用,它可以助人实现人们过上毫无恐惧的生活的理想。这个感受稍微主观了一点,以我个人来说,(我猜我大脑杏仁核一定很肥大,囧)我对很多事情都能感受到恐惧,因此自觉生活很糟糕。但是接触一点哲学思想之后,我才发现,生活不是绝对的。比如,我现在很喜欢的一个讨论题:人们有权利追求理性,但人们也有释放感性的自由。这个思想在很多哲学家(政治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里都有所体现比如哈耶克、鲍曼。做一个形象的类比,理性和自由的矛盾有时候会在人工智能科幻作品中有所体现,也在很多反乌托邦科幻作品中体现。(这也是我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接触哲学思想的途径^^)我意识到我们不能去强求一个黑白分明的审判结果、一个武断的结论,那时候我发现:我的生活可以不用在恐惧的阴影中度过了。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关于哲学有没有用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故事似乎能作出回答。泰勒斯是一个商人,可是他不好好经商,不好好赚钱,他老去探索些没用事情,所以他很穷,赚不到钱,他有一点钱就去旅行就花掉了,所以有人说哲学家是那些没用的人,赚不到钱的人,很穷的人。泰勒斯有一年运用他掌握的知识赚了一笔钱,当然这个说法可能有杜撰的意思,他知道那一年雅典人的橄榄会丰收,然后租下了全村所有的榨橄榄的机器,于是乘机抬高垄断了价格就赚了一把钱,以此来证明哲学家,有智慧的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有更乐于追求的东西要去追求,赚钱,如果他想赚的话,他是可以比别人赚得多的,不过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哲学为研究方向提供指引,比如“原子”论的提出对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提供了动机,这难道不算有用吗?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做一个明智 聪慧 精密 深刻 有修养 善辩的人会让我们获得财富、权力、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使得我们更加容易实现我们的欲望,获得幸福感。
但真正的哲学家追寻哲学只是因为哲学本身给予他们以满足,哲学没有指定的研究对象,哲学研究我们大脑中一切的疑问。哲学家们沉浸于自身包罗万象的知识中,这股知识是那么坚定,壮阔而富有美感,这股渊博而平稳的知识带给哲学家们自由感,归属感。于是乎,哲学家们都爱上了这股知识。
源自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
©果壳网 京ICP证100430号 京网文[2018] 6282-492号 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71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okr.com 举报电话:18612934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