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听起来很厉害以外,会很多很多门外语有什么用呢?
陷入深深思索中……求外语大神现身解答~
翻译呀沟通呀学习到各地知识什么的,其实都是层面上的,真正对自身有所意义的,就是思维方式多样了吧。
语言承载的东西真的太多了,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对这个国家的文化内涵有充分的了解,也能对这个国家的人们的思考方法等等能够理解。语言不是只有沟通这么简单。
学习不同国家的语言,其实在此过程中,也会沾染这些国家的人的一些性格特征,学的多了,自己本身也就变得多样了,看待事物的角度等等都会自然有多方面的考量,汲取所长。学习不同国家的语言的过程,也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吧。
自己最开始也和大众一样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为了学习英语大量阅读书籍,听音乐,看美剧。开始思想会变得比较开放,一些思考方式也会比较偏向欧美人。大学是日语专业,日本文学日本概况等等的学习,慢慢开始真的有所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不得不说真是越学越厌恶日本人很多奇葩的思考方式和处事方式,但是也知道了世界上居然有人可以对某个问题有这么令人抓狂的观点,虽然难以接受但也很妙。大学期间辅修德语,虽然没有学的很专业,但是也学到了德语的严谨。
所以我觉得语言真的是很妙的东西………………家乡是福建,隔座山,方言就听不明白了,我刚好是在一个大杂烩的城市,所以到我们这辈就只能说普通话,光是在我所在的城市,听上上辈的人讲方言就又闽北闽南闽中莆仙还有江浙沪各种方言,所以我们各种方言都会没事说说。晋江人讲的闽南话感觉都有一种气势,不大声就说不出那种闽南话的感觉,每次我们讲闽南话的时候都瞬间觉得自己强势了,所以有时候会感觉讲闽南话的人都很容易吵起来=A= 偶尔听到江苏话(现居上海,也听多了上海话),就感觉江浙沪一带的方言会温柔一些,说起来的时候人都会感觉柔了一些。
比较赞同以上童鞋们说的开阔思维,这点真的是最大的收获。
为什么不能单纯点把语言看做一种兴趣~?
“会很多种语言”,其实和 “会很多种球类运动” 一样,只不过球类运动比语言相对更容易掌握罢了
我相信没有人能讨厌语言去学很多种语言的,就像一个讨厌运动的人不会去打这样那样的球……
对比下wiki各种语言词条数量质量,英文完胜,中文条目数量甚至在波兰语之后。单一语言在信息获取上处于绝对劣势,即使以英语为母语。在这样的格局下,学习第三门或者更多语言也有必要,至少在技术进步到机器可以完全及时准确翻译之前。因为语言和文化历史绑定,通过学习一门新语言,也附带的获得了大量语言附属物,扩展视野增加知识。换位思考,而不被束缚在母语体系思想框架之中。发现一些理所当然的观念,并不在全人类范围都成立。发现本文化圈中的主流观念其实是糟粕。更容易去除地域观点,客观中立独立的思考。总而言之,将时间和资源用于学习一门语言是非常有益的投资。
英语学好后找毛片方便多了…………
在学一门语言的时候同时还会学习到那个国家的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对完善看待事物的方式很有帮助。
而且在学一个新语言的同时对已学过的同语系语言很有帮助,这个帮助是相互的,所以会越学越轻松。在学了一门语言之后你会很想去那个语言的国家见识一下,开阔眼界。
学习语言语法,背单词能有效防止老年痴呆,锻炼记忆力╮( ̄▽ ̄")╭
语言是了解一种文化的最直接方式。当然你可以当做去显摆,不过真正学语言,精通语言,喜爱语言的,又有几个人去显摆?只能说明当前的情况是,一瓶不响半瓶咣当。
学法语是为了不背红宝书也能提高英语词汇量
除了听起来来很厉害之外看起来也很牛B……
就是可以看懂各种语言的书和电影这样很幸福!尤其是看电影的时候你也同时可以做别的不用老盯着字幕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说,首先是为了同种语言的交流。而掌握一门外语,是为了方便不同种语言的交流。比如:维语的“阿馕死给”=fuck。如果没学对,就是指hello。阿拉伯语,这里主要指阿拉伯数字0-9,及其他数学符号,是为了方便全人类的数学学习。
发明工具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可是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声音和肢体),有些人懂,会搞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有些人则以为动物就是让人吃的,于是乎悲剧每天都在上演。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
大家讲的都好高深~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学了别人不会的语言以后想当面评论人都比较方便么???
©果壳网 京ICP证100430号 京网文[2018] 6282-492号 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71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okr.com 举报电话:18612934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