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想要试图说服别人?
有时候并不为了任何利益,但就是很自然地会想要说服别人。
往往是一个无所谓的观点,即使别人不同意,也不会对自身的利益有任何伤害,但就第一反应就会用自己的理由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并试图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
到后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服他人的欲望,就失去信心然后放弃说服这件事情,产生了“随便怎样吧又对我没任何好处”的自暴自弃心理。
请问到底人类是出于何种原因想要说服别人的呢?
有时候并不为了任何利益,但就是很自然地会想要说服别人。
往往是一个无所谓的观点,即使别人不同意,也不会对自身的利益有任何伤害,但就第一反应就会用自己的理由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并试图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
到后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服他人的欲望,就失去信心然后放弃说服这件事情,产生了“随便怎样吧又对我没任何好处”的自暴自弃心理。
请问到底人类是出于何种原因想要说服别人的呢?
这大概是一种自我认知与他人意见相冲突然后,说服别人就是指把别人的认知调整到与自己一样,从而达到自己的认知平衡(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补充资料来自百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社会认知论。其前提是每个人都努力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矛盾,然而所有的人都无法使自己达到无矛盾状态。费斯廷格把"矛盾"和“无矛盾”换为“不协调”和“协调”,并据此对认知现象进行分析。
非常长。。请耐心看
改变认知不协调的办法主要有:①改变与认知者行为有关的知识,以改变行为;②改变与认知者环境有关的知识,以改变与环境的关系;③增加新知识,全面接触新信息。
改变认知不协调会带来心理抵抗,具体表现为:①改变有关行为的知识会有痛苦,对改变行为的抵抗程度取决于认知者必须承受的痛苦或损失的程度;采取新的行为必须使行为者能够得到某种满足,对改变的抵抗程度是从新行为中得到满足的函数。②对改变环境知识的抵抗取决于行为者对新情况、新观点的敏感程度。③对增加新知识的抵抗取决于认知不协调的程度,在不协调极小或几乎没有的场合,寻求新知识的动机也极小或几乎没有;不协调为中等,对新知识的寻求和对引起不协调信息的回避是最积极的;不协调程度极大时,寻求新知识的动机显著下降,而回避线上升,费斯廷格认为这是一种曲线关系(见图)。 社会承认和社会支持对改变认知不协调有很大影响。如恰当的奖或罚会有利于认知变化;流言、流行、舆论和宣传教育,会成为影响认知变化的社会支持力量。费斯廷格说,认知不协调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很单纯的,但它的适用范围却相当广泛。1964年他进一步提出社会参与对改变认知不协调的作用,在决定改变看法之前的社会参与会影响决定后的行为,并且决定后所产生的新的不协调只在决定后不久最强烈,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渐渐减弱。
消除认知不协调的方法:
(1)改变客观事实。事实是人们认知因素形成的基础,也是态度改变的基础。(2)参与活动,改变态度。参与能增加人们对工作的了解,消除偏见,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感情的转变在人的态度改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3)群体规定,改变态度。规范、制度、规章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态度改变的有效方法。(4)了解态度差距,小步子原则改变态度。逐步的提出要求,每一次提出的要求都在可能性接受的范围内,待态度改变并稳定下来后,再进一步要求,逐渐的缩小差距,有利于完全转变态度。(5)说服的作用。通过信息传播或沟通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态度。
链接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ol5AnezQNkaCS1tld7Td7vlvgrfPaIxIZ7E8VdR4rSYFQOi-wKO8IqebtEhJ3ju
©果壳网 京ICP证100430号 京网文[2018] 6282-492号 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71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okr.com 举报电话:18612934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