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在滚动的时候,有没有办法能让它停下来呢? (惨剧慎入)
这个视频太揪心了,我想问,因为自动扶梯其实究竟还是有点隐患的 ,除了这种极端情况,还有卷到长裙什么的,自动扶梯按说应该有安全措施能紧急停车的啊?
【湖北荆州一女子被卷入商场扶梯身亡[蜡烛]】据@楚天都市报 ,今天上午,荆州安良百货内,一名30岁女子被卷入手扶电梯,电梯门被打开后,女子已无生命迹象。据其家属描述,当时这名女子抱着3岁的孩子踏上扶梯最后一块踏板时,踏板松了,女子被搅入扶梯,孩子被举出来没受伤。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调查。
这个视频太揪心了,我想问,因为自动扶梯其实究竟还是有点隐患的 ,除了这种极端情况,还有卷到长裙什么的,自动扶梯按说应该有安全措施能紧急停车的啊?
【湖北荆州一女子被卷入商场扶梯身亡[蜡烛]】据@楚天都市报 ,今天上午,荆州安良百货内,一名30岁女子被卷入手扶电梯,电梯门被打开后,女子已无生命迹象。据其家属描述,当时这名女子抱着3岁的孩子踏上扶梯最后一块踏板时,踏板松了,女子被搅入扶梯,孩子被举出来没受伤。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调查。
事故已经过了一天多,果壳问答关于自动扶梯紧急制动按钮位置的科普在网上有一定的传播量。但是于此同时也有一些反对科普紧急制动按钮的声音出现,理由是传播这个知识会让好事者故意去制动自动扶梯,导致更多人身伤害事件。这种看法当然有一定的理由,但是在世界各地的实际操作以及厂家的标准中,这并非第一位的考虑因素。将紧急制动按钮安装在显眼突出的位置已经成为主流的趋势。
首先,先来看看笔者最熟悉的伦敦地铁自动扶梯的紧急制动按钮,它们通常是这样的,不仅很大而且处于非常显眼的位置。如果楼梯很长,那么不仅在扶梯两端有,在扶梯中间的合适位置上也有。注意它们放置的地方,其实小朋友并不容易碰触到。
还有长这样的,也是放在显眼的位置。这一个还标明了“不当使用,最高罚款200镑”的字样。
我想这两张图就足以表明有丰富运营经验的伦敦地铁对于自动扶梯紧急按钮的态度,他们希望普通大众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紧急制动按钮避免严重的伤害发生。
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都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我查询了一本关于电梯与自动扶梯救援的书籍(Elevator and Escalator Rescue: A Comprehensive Guide),其中第27章提及了紧急按钮。在美国,1983年以前紧急按钮安装在不太容易够着的扶手支撑的下方,之后规定要求紧急按钮必须安装在更醒目的扶手右侧(图中右侧扶手右边的装置就是)。文中提到一旦发生意外,任何人应该立即按下紧急制动按钮。当翻开按钮的塑料遮盖的时候,装置将会发出刺耳的报警声,这是为了阻止那些拿紧急按钮开玩笑的人。
著名电梯厂商Kone也在自己的产品手册中突出了同样的说明,而且特别表明放在这个位置是为了更容易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有人能够制动扶梯。
欧盟在2010年修改了自己关于自动扶梯对安全标准(European standard EN 115-2:2010),在这份指南要求必须在明显并且容易触碰到的地方安装紧急制动按钮。在标准的正文中还提到为了避免儿童“误操作”,紧急制动按钮可以安装在比扶手高的地方。(The siting of emergency stop buttons above the handrail level would be considered a conspicuous position and would help reduce inappropriate use by young children.)
可见,恶意操作(误操作)一直都在规范制定者和电梯厂家考虑范围之内。他们的选择依然是要将紧急制动按钮放置在明显的位置,同时采取一定规避以及减少恶意操作(误操作)的措施。一项安全规范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都是这样,必须通盘考虑,然后选择效益最大的方案。此外,紧急制动按钮按下的时候,电梯的停下其实还是有几秒的时间,这样也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今年5月,解放日报曾经报道了上海地铁关于紧急制动按钮的用户调查,发现“近三成乘客不知“紧急停止按钮”为何物及到底在电梯什么位置。为此,地铁方人士透露,将研究在自动扶梯扶手等醒目位置,增设紧急停止按钮指引标识,帮助乘客提高突发情况下自救互救的意识。”
所以,我认为科普紧急制动按钮的位置没有任何问题。最后附上一个介绍如何紧急制动自动扶梯的视频。
http://video.weibo.com/show?fid=1034:00d4e3e4d02ff384478e0dd874db3d35
通常而言,扶梯的紧急停止按钮位置设置在不会被轻易触发的地方。
常见的设置点有:按钮位于扶手右侧,大约腰部高度。触发按钮需要先按保护罩顶端的点,红钮可按后按下。
电梯的右侧近地面处会也有红色的紧急按钮:
这种制式下,只需要按下红色按钮即可紧急关停。
不同公司的产品,紧急停止按钮的位置和制式各有不同。按钮有嵌入式,按键式的或突出型的,仔细留意其实比较容易找到。
↑这种按钮,在上行终点的人如果及时按了,悲剧也许就能避免了。。。。
扶梯上有紧急按钮的,然后我查了下,电动扶梯安装说明书,发现有这么一段
14
9.前沿板
9.1自动扶梯出入口机房盖板均采用具有防滑凸纹的不锈钢板并附以不锈钢金属承重层,盖板支撑边框采用5mm的不锈钢制作,均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耐腐蚀能力,能承受高峰期乘客载荷。各车站出入口扶梯机房盖板均有防盗装置。
前沿板和梳齿板的设计能有效的防止泥沙和水进入机房,板之间相扣,没有直缝。 前沿板设有安全开关,当前沿板打开时,扶梯不能运行,只能用维修控制盒操纵。
出入口扶梯的地面板有锁,只有用专用钥匙才能打开前沿板。当前沿板被强行打开时,会向车站监控系统(BAS)发出警报并使安装在车站控制室的警铃鸣响。
这么看,有理由怀疑那家商场操作违规可能不止一星半点。
看果壳的时候我喜欢一次打开几个tab,然后逆序慢慢看。
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打开了这个tab,但是我没看tab里的内容,只是凭标题心想要是我的话一定知道去按这个按钮。
但是等我一个一个看回来看到这个,gif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先是想发生了什么,然后发现有人去拉她,然后想的是赶紧使劲拉啊,然后发现松手了,然后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但是我就是没想到去按急停按钮。
上学时就注意到过这个急停按钮。
那时这是个新鲜玩意,小小的一个红按钮放在电梯的两端膝盖高度。
最开始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后来才知道这东西能停下整部电梯。
很想按按。
但并不是熊孩子,所以也就想想,并不敢去乱按。
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上天赐给我一个按急停按钮的机会。
就这样过去了好多年。
那一天我正在和一萌妹子乘地铁回学校。、
大学那时刚刚通了地铁,周末总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
这时我和萌妹子看到了一个倔老头。
为什么说他倔呢?
因为他拿了一个铁管子当拐杖。
就是家里的那种老式的铁自来水管,不粗,但很厚。
管子的一头已经磨得发白发亮,拄在地上发出笃笃的声响。
我觉得地铁的地砖都快被他砸碎了。
当然,裸露的金属头也是很滑的。
他走的慢,我和妹子超过了他,登上了电梯。
顺便吐槽老头一看就倔,拄这么个东西一定会摔倒。
老头登上电梯时我和妹子正好在电梯中间。
当我们还有四五蹬就到顶时我听到了身后传来的嘈杂声音。
跟我想的一样,老头摔了。
并且在滚楼梯。
扶梯一如往常的向上运行,老头十分倔强的以相等的速度向下滚动。
如果没人的话或许他能一直这么滚吧。
滚到电梯没电或者坏掉为止……
这一切都发生在扶梯向上运行大约两蹬的时间里。
这时我知道:
机会来了。
等待了这么多年,机会终于来了。
就那么无意间的出现在了我身后半个扶梯的位置。
我快速走上两蹬。
回身按下了那在心中萦绕了多年的小红钮。
机械运行放缓的声音。
扶梯就这么停下了。
沐浴在妹子崇拜的眼神里。
拉起妹子的小嫩手,大步走进了刚好开门的地铁里。
头也不回,深藏功与名。
背后人群的嘈杂声仿佛是所有人对我的喝彩。
5分钟后发现……
地铁坐反了。
我也是醉了,看完视频第一反应就是来看看这个问题。 抛开网上的一些其他说法,就此事件发生的补救措施来说,是因为没有普及电梯相关知识导致的还是因为事发突然没有反应过来?反正我现在是马后炮的说法, 并不能说我去就能很机智,但是 如果相关知识普及到位我觉得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 。
到商场先看看消防栓在哪里 灭火器通常在消防栓下面 逃生通道位置
看到设备先看下紧急停止按钮在哪里 有护罩的想下身上带的东西哪个适合破掉他
命是自己的 不能把自己的安全放到别人手里
看了很多遍,也许是gif不完整,但是总觉得那3个女的简直就是知道会发生什么,等在那里看一样,尤其拿扫把那个,盖板塌陷之前视线已经转过去了,注意力就一直在母子二人身上,从塌陷前就看着了
找了一下完整视频,拿扫把那个真是从头到尾都在看那边,其他两个也差不多http://www.boosj.com/6118834.html
我也觉得你个紧急按钮设计的在紧急情况下够也够不着,踢也踢不到,还是英国人的方法好。
这种踏板设计就不能向窨井盖学习一下吗
我看了又看,觉得有点神奇的地方。
1、从扶梯那开始数起大概有3块板。第一块没事很结实,女子踩的是第二块,然后它就掀起了,带着图中1处版跟着掀起。跳着起来,但是硬得这好像没有问题。
2、接着就厉害咯。虽是一起发生的,但我一个个讲。先是图中2处,玻璃金属管状栏杆,它底部被掀起来了!为什么呢?难道那栏杆与那些踏板连在一起?再是图中3处,那是两个扶梯连接体的盖板。它又被掀起来了,明显得看到,真没想到如此脆弱得能让一块掀起来的踏板第一角掀得那么厉害。为什么呢?真的如此脆弱?还有图中4处的垃圾桶,简直跳了起来!我都忘了垃圾桶有多重了,也还是用的是踏板的一角。
3、这样一来,好像又不是那么简单了。我甚至觉得难道那女子的密度是非常的大?不然根据杠杆原理,它这里又有很多个杠杆,由一处发力······能有如此的效果?
4、然而留下的只有疑问。证据不足,难以推理。
©果壳网 京ICP证100430号 京网文[2018] 6282-492号 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71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okr.com 举报电话:18612934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