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内测版的果壳问答,你有什么意见呢?
你喜欢这个新版的问答吗?
在这里提问和回答,你的动机是什么?什么样的策略,能让你更多提问和回答呢?
对这个产品本身,有什么建议吗?(我们还在完善中,在正式放出之前,还有好几轮修改)
你喜欢这个新版的问答吗?
在这里提问和回答,你的动机是什么?什么样的策略,能让你更多提问和回答呢?
对这个产品本身,有什么建议吗?(我们还在完善中,在正式放出之前,还有好几轮修改)
想到什么写什么了,回头有新的了再来加:
1、许多问题不止一个标签,或者不止一次动态(提问、回答、顶;关注的标签、关注的人),会显示很多次,建议去重。
2、评论里面的回车会被吞掉。
3、如果我评论了一个回复(比如说有点小问题请教),希望有人回复的时候得到通知。那么有两种定向的做法,一种是at功能,一种是可回复功能(回复其实也是做成at,但添加个回复按钮);一种不定向的做法,即只要这条回复里有了新评论就通知我。果壳打算支持这个么?
4、新版里面的“同问”,点了后可以“补充你的疑问”,补充并点确定之后,疑问去哪儿了?是打算显示在评论里面(刷新之后也没看到啊),还是发问人可以看到?(比如说,我同问了十三叔的这个问题,并在疑问里面写了【测试:“补充我的疑问”有什么用?】。)
唔,回到问答首页的时候看到有显示了。
5、问题加标签固然可以明确,但这样一来多少就有与主题站/小组冲突的嫌疑。甚至好像问答要独立成很大一块……
6、借鉴:知乎的自动保存草稿功能不错。可以试试。
7、这种形式刚出来的时候我也想过,这种答案+评论式的树形和以前的引用、列表式的结构之间如何比较。总觉得答案+评论式的虽然目标明确、结构直接,但正式的气味有点浓,特别是评论默认不展开以及答案默认按得票顺序,有为答而答的感觉,各山头分立,对于普通情况下主要调侃、围观而不是专业回答问题的大部分用户来说,这种布局会影响发帖的积极性,特别是如果像知乎那样有折叠答案功能,那么以非直接回答问题为目的的用户要么在评论里埋了,要么在答案里被折了,如果把果壳作为SNS或者多少想促进用户交流的话,可能影响用户互动。如果说问答想做成精装问答而把交流功能大部分放在主题站和小组,那问答似乎又不应当做这么大(见第5条)。
8、回复框相对不大,像这个回答我写完第7条并保存之后又回来在第7条里面改几个字,就要拖滚动条了。拖条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回复框只能显示5行,规模再大的答案恐怕拖条的时候就有点费事了。
今天先这样吧。顺便说建议新版多改改,现在界面实在是太像知乎了……
P.S.知乎的首页自动更新以及用“更多”来延长页面的方法可能影响用户体验,不建议。
同一个问题重复出现,这个BUG很明显;
“顶”和“踩”按钮太小,颜色又一样,而且点完了也没有请求确认的提示,直接就生效了,可能导致点错。建议用不同颜色,再加个图标(鲜花和臭鸡蛋之类的)最好能大一点;
还有个小问题
大部分人“同问”的留言都是空,这个引号有点多余呢
还有,答案可以修改的话,如果一个答案被顶到最高,但是之后又被发言人修改成了错误的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加上一个“本答案于某时刻被修改过”的记录?
竟然可以自己顶自己呢,试一下可以反复顶么……
整理了几个最核心的,希望正式上线前能解决:
1、默认情况下折叠提问评论内容和评论框(目前是默认显示)。
2、问题页面:分享按钮去掉。无论用户行为是浏览还是答题,都不会看了答案就去分享。建议去掉。或者学习Quora,答完题后自动生成【答案摘要+链接】分享到其它社交网站。
3、增加自动保存草稿功能,这个非常重要,防止用户答案丢失。或至少,我在答题的时候关闭当前页面要给出是否确定离开本页面的提示。目前我在编辑答案的时候点击关闭就直接关掉页面了。
4、“顶”完之后,出现进度状态。目前的体验有点楞。
5、“踩”完之后,再踩一遍,会弹出提示,很不友好。正常的逻辑应该是,再踩一次是取消此前的踩(用户有可能是误操作,测试,或修正此前的动作)。
6、“踩”完之后,被踩过的答案在自己页面没有体现。
7、“踩”完之后,再踩一遍,会弹出提示:“10分钟之内只能顶/踩一次”,很不友好。正常的逻辑应该是,再踩一次是取消此前的踩(用户有可能是误操作,测试,或修正此前的动作)。
8、在评论中回复长答案时,评论框应自动放大。
9、字号太小,可以考虑14号字(参考主题站)。
10、新用户进来,没有内容,应做推荐(请注册一个ID,不关注任何人和任何分类时,进入内测版果壳问答时的效果)。
11、2分钟内只能提一个问题的体验太差,很不友好,我经常提一个问题不需要间隔2分钟,对于某些有连续两三个问题要提的人来说,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建议取消,如要防止垃圾骚扰,或可改成30秒/1分钟内只能提一个问题。
考虑到最终会有人对产品设计中的加法和减法做出平衡,我这里就放心提建议了。基本都是从国外问答站那里看到的功能。
勋章:用户每完成一个有价值的任务,系统会提示并奖励用户一个勋章。并提示其它有价值的任务。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训练新用户如何使用问答系统。
积分:用户完成的任务、获得的投票、被采纳的答案以及各种贡献,最终会转化成用户积分。根据用户完成过的任务以及所获得的积分,系统会逐步放开更多权限,比如投票权等,问答“玩家”也会逐步有更多的“玩法”。同时其它用户可以根据积分来帮助判断一个答案的靠谱和精彩的程度。
而对分值为负的用户,可以考虑在时间上或者功能上,对其权限做出某种限制,但也要为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留下后路,让新用户感觉系统是个仁慈的主,而不是个独裁的暴君。
对问题也可以投票,鼓励用户提新鲜有趣的问题,减少陈旧乏味的问题。
提问用户可以选择一个答案作为采纳答案,也可以不采纳答案。提问用户的判断不会总是最准的,但通常比其它用户要靠谱(又想了下,专业站和大众站在这点上会不同)。更重要的是,采纳答案后,有回答意愿的用户可以快速掠过这些问题,以便服务那些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评论可以修改。
这些功能可能不利于问答产品朝娱乐互动的风格发展,而且内容的传播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如果把这些信息整合进网站其它功能后,可能会帮助寂寞的少男少女们或者大叔大婶们快速找到合适的勾搭对象:)
界面上同一问题多次出现好不爽,点开一次了就都知道谁回答了嘛,我还是喜欢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感觉
---------------------------------------------------------------------------------------------
1月23日补充
我刚刚注册知乎,并对比果壳问答,下面是我对果壳问答的意见:
1、不喜欢同一问题同一页出现多次,喜欢果壳风格的关注页面“XX回答/提出了OOOO问题,XX、XX(也)回答了这个问题”。
2、现有分类太少,而且有点混乱,比如“人文”、“社会科学”范围太宽,很多方面问题都能挂上钩;“地球”和“能源环境”重合太大。
3、回答多了之后,旧答案会在第一页持续得到投票,新答案会被淹没,我希望加上切换按钮:“按时间排序”/“按投票排序”,或者两者同时显示。
4、在知乎可以撤销投票,果壳不能,还有10分钟的限制很不舒服。
5、得到别人投票不是实质信息,不需要出现在首页的右上的提醒框里。
你喜欢这个新版的问答吗?
很喜歡,比原版先進很多,不再贅。
--------------------------------------------------------------
在这里提问和回答,你的动机是什么?
因為我也玩過知乎,而且這裡也很像知乎。所以一開始帶著在知乎養成的思維來體驗,把這裡當作專於科學領域的知乎。但後來漸漸受到果殼的氛圍的影響,所以後來也抱著些好玩的心態。
--------------------------------------------------------------------
什么样的策略,能让你更多提问和回答呢?
能分享到狀態中。詳細見下面。
---------------------------------------------------------
对这个产品本身,有什么建议吗?
1.暫時覺得社交部分和問答是分割開的,社交部分的黏性沒有傳導過來,所以這兩天沒能得到意想中的效果。應該把『提問,回答,頂,同問(近於知乎的“關注”)』自動分享動態,已問或同問的問題有答案也需要反饋。在與社交關係結合之後,果殼本來的氛圍應該可以感染到問答。很贊同投票功能是『頂』而不是『贊同』,應為『頂』可以是好玩的東西。
2.一旦自動分享,新版問答和其他板塊關係肯定會變得很微妙,於整個果殼網影響很大,所以一開始可以嘗試在首頁另闢『問答』一欄,與『最新动态 | 只看文章』並列,反正如果問答中的動態是自動分享的,也無需『動態』一說了。
3.問答首頁右邊的『问题分类』裡面的元素不應該是固定的,關注的類型應該靠前。
4.羅嗦地同吼一下~@功能 呢?
建议顶和踩的按钮用不同的色块表示,看着会更舒服~><~
好多重复的问题看着不舒服+1
以及,不太喜欢灰色的色调。
应该限定每个问题每人只能投1票或系统设定的一个有限多票,而且投出去的票是可以撤回来转投的
刚刚不知道,原来顶一下和踩一下可以抵消
0票的情况下踩一下没有显示效果,还是0票
©果壳网 京ICP证100430号 京网文[2018] 6282-492号 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71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guokr.com 举报电话:18612934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