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5
需用时 06:15
野菜八卦之山水隐者

眼看春天就要到了,我们对诸位野菜及其家族关系的八卦也即将告一段落。在这一冬天的闲话中,我们从城镇说到了郊野;从被子植物五大家族之首说到了不足千种的寒门小族——于是按照这个方向继续发展,我们继续深入山水之间,来聊聊序列中的最后两个家族,也是野气达到新高和成员达到新低的两个家族,它们引以代表的野菜,就是深山中的楤木和深水中的芡实。

深山真味藏——楤木

辽东楤(sǒng)木,又名龙牙楤木,如果你去过真正的东北林区,十有八九吃到过当地这种极富特色的深山美味。 摄/秦隆

辽东楤(sǒng)木,又名龙牙楤木,如果你去过真正的东北林区,十有八九吃到过当地这种极富特色的深山美味。 摄/秦隆

辽东楤木(Aralia elata【等】),五加科(Araliaceae) 楤木属(Aralia),灌木或小乔木,嫩茎叶可食。

《集韻•董韻》:“楤,木名。”《本草拾遗》:“楤……高丈许,直上无枝,茎上有刺。山人折取头茹食之。”

如果你在春天去过真正的东北林区,十有八九会被热情的当地人招待吃一种极富特色的野菜,这种被称为“刺龙芽”(或因口音而成刺嫩芽、刺老芽等近似发音)的嫩芽常常被裹上鸡蛋,炸至金黄,然后再浅浅地蘸着椒盐吃。一口咬落,香酥的鸡蛋里是鲜嫩而富嚼劲的芽菜,虽然有些软刺,但毫不扎口,倒是山野的清香被椒盐提携着,在咀嚼中散发出来。这深山中的美味,就是常被称为龙牙楤木的辽东楤木。

野菜当道-----刺龙芽炒鸡蛋,被誉为“山菜之王”的刺龙芽,既能当菜做汤,也可腌渍加工,跟鸡蛋一块,更是能搅和出一道特殊清香,口感细嫩的美味。 图/ blog.sina.com.cn/pjd8

野菜当道-----刺龙芽炒鸡蛋,被誉为“山菜之王”的刺龙芽,既能当菜做汤,也可腌渍加工,跟鸡蛋一块,更是能搅和出一道特殊清香,口感细嫩的美味。 图/ blog.sina.com.cn/pjd8

虽然是寻常城镇乃至平原乡野见不到的深山美味,但其实到了林区,刺龙芽和其他楤木兄弟们并不算新鲜,山路旁边就很容易见到它的身影。那些长刺的茎叶,在长成之后也不再像幼时那般清爽可爱,特别是走在山里一脚不稳,正想扶个什么东西却一把抓到楤木杆子的时候,你一定会把它心里嘴上地骂上好一阵。不过山林中恼人的刺篱还有好几位,怎么才能确定你骂的是楤木们呢?这就需要知道什么是“多回羽状复叶”了。

所谓“羽状复叶”,就是由若干独立小叶片在一根轴上左右排列,共同组成的一片“羽毛”;而“二回羽状复叶”则是将这样的羽毛视为小叶,再按同样序列排列成更大的羽毛。如此类推,极少数强大者如刺龙芽的同科表亲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甚至可以达到绝顶的五回——但那远不是普通植物所能达到的境界,故而凭借二回为主偶尔三回的羽状复叶,我们差不多就可以从众多木本带刺植物中找出楤木属的成员了。

如何判断有几回复叶?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数叶轴,如图中标出的三处,这株幌伞枫即有三回“羽状复叶”。 图/nature-museum.net

如何判断有几回复叶?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数叶轴,如图中标出的三处,这株幌伞枫即有三回“羽状复叶”。 图/nature-museum.net

相对于楤木属的易于识别,其背后的大家族——五加科反而缺乏特别统一的外表特征,非要找的话,倒是和其兄弟家族伞形科类似,也有一把把五瓣小花组成的小伞。但即使是这些小伞,还常常因为伞骨过多而撑成了球形,并且也不像伞形科那样齐齐地都组成了大伞,而是要么像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这样排列成各种花序;要么像人参(Panax ginseng)、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那样孤零零一把顶在枝头。

虽然说是兄弟家族,几十个属一千来种植物组成的五加科却远不如三千多个物种的伞形科庞大,绝大多数都是木本植物这一点也和伞形科迥异,不过这并不妨碍它们在人类社会中形成不输伞形科的影响力,就拿木本来说,因为生命力强,山林中的五加家族成员们为很多地方的人们提供着重要的薪柴和木材。除此之外,前边提到的八角金盘和人参也分别代表了五加科的另外两大用途——观赏与药材。有意思的是,用作这三种用途的五加科植物中还都能挑出几种能吃的野菜,比如能铺铁轨的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和名药五加,乃至室内非常常见的盆栽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在西南一些地区都可以掐下嫩芽来炒食,在这几种野菜种,有的还是堪比刺龙芽的名菜呢。

五加科家族的植物用途良多,不乏作观赏、木材、药材之用,上图中的两位还可当做食用。左为刺楸,右为无梗五加。 图/秦隆、missouribotanicalgarden.org

五加科家族的植物用途良多,不乏作观赏、木材、药材之用,上图中的两位还可当做食用。左为刺楸,右为无梗五加。 图/秦隆、missouribotanicalgarden.org

平池玉托珠——芡实

芡实的种子可做食用及淀粉,是“勾芡”用的“芡粉”的最初来源。盛开的深邃紫花,是不是显得尤为文艺?其实,这是一种完美的普文二植物。 图/bananas.org

芡实的种子可做食用及淀粉,是“勾芡”用的“芡粉”的最初来源。盛开的深邃紫花,是不是显得尤为文艺?其实,这是一种完美的普文二植物。 图/bananas.org

(编者注:为什么说它是“普文二”?真相请看这个 小组贴

芡实(Euryale ferox),睡莲科(Nymphaeaceae) 芡属(Euryale),一年生浮水草本,叶柄及种子可食。

《说文•艹部》:“芡,鸡头也。”《吕氏春秋•恃君》:“(柱厉叔)居于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

介绍过了深山中的美味,我们再来说说深水中的美味。最深的水体当然是大海,但可不要受了《吕氏春秋》的“误导”,这次要介绍的芡实并不长在海水中,而是一种从黑龙江到云南都能见到的淡水植物。

说来有趣,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突出柱厉叔对人世的远离,文中列举的四种食物都是可以替代粮食的淀粉植物。其中,从池塘和湖沼中采收的芡实之“实”就以“鸡头米”之称而闻名,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和副食原料。不过今天咱们要说的不是著名的“米”,而是相对比较小众的“梗”,顾名思义,也就是芡实的叶柄,在江淮一带算是比较新兴的菜品。剥去塞牙的外皮后切段素炒,鸡头梗就可以带着简单的调味出锅了,咀嚼之中,唇齿间自有别样舒适的酥软口感——若是在炒的时候再加入几勺高汤,那鲜嫩的美味更是胜过莲藕不知几筹。

其实在鸡头梗所属的睡莲大家族中,若说起野菜,特别是叶菜,更有一个物种适合拿来一讲,那就是杭州名菜“西湖莼菜羹”中鲜淳香滑的莼菜(Brasenia schreberi),除此之外,从水下的藕到水上的籽浑身是宝的莲(荷花)也要离“菜”这个字更近一些,而之所以不说它们,则还是因了睡莲这帮家伙谱系的混乱。

睡莲大家族成员莼菜最富盛名的菜品——西湖莼菜羹,据传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莼菜和莲一样,并非睡莲家族核心成员。图/19lou.com

睡莲大家族成员莼菜最富盛名的菜品——西湖莼菜羹,据传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莼菜和莲一样,并非睡莲家族核心成员。图/19lou.com

首先,著名的观赏植物王莲(Victoria sp.)和睡莲、水乡泽国常见的芡实与萍蓬草,包括莲花和莼菜这些能够划拉到睡莲科的家伙全部都是水生植物,从水下根状茎中发出并通过长柄伸到水面的、有着圆形或椭圆形轮廓的叶子以及六个以上的花瓣便是它们共有的“族徽”。然而,也就是这个很特别的特征误导了好几代给植物编家谱的分类学家,在后来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莲和睡莲虽然长得很像,但那只是出于对共同环境的适应,从血统上则远不是一家人——莼菜等也有类似的问题——于是,余下相对核心的睡莲家族成员就只剩不足六个属和区区一百来个物种了。

吉林珲春的野生莲,外表和睡莲很像,但实际上血缘差得挺远。相对核心的睡莲家族成员,只剩不足六个属和区区一百来个物种。 摄/秦隆

吉林珲春的野生莲,外表和睡莲很像,但实际上血缘差得挺远。相对核心的睡莲家族成员,只剩不足六个属和区区一百来个物种。 摄/秦隆

在这些余下的睡莲家族成员中,我国土产的有睡莲属、萍蓬草属和芡属三个小家庭。其中,尽管芡实在食用领域更知名一些,另外两家却也不是只有好看而已,它们那些跟藕有些类似的根状茎也都能够当做蔬菜食用——只不过无论是从外形还是从实用方面,显然还是浑身长刺的芡家独子芡实君更为人称道。

左为延药睡莲,右为萍蓬草。无论是外形还是食用方面,睡莲属、萍蓬草属的成员显然没有芡家独子芡实君更为人称道。  摄/秦隆

左为延药睡莲,右为萍蓬草。无论是外形还是食用方面,睡莲属、萍蓬草属的成员显然没有芡家独子芡实君更为人称道。 摄/秦隆

 

感谢张伟贡献的故事~

 

(编者注:说到这,本次野菜系列文也就宣告结束啦,最后,还是不厌其烦地再次向大家强调,在缺乏经验和可靠指导的情况下,对于野菜还请务必谨慎尝试采摘哦。当然,如果你有 贝爷 那样的实力,那就请当我什么都没说好了。)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1992.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527,1326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78,1979.中国植物志第27,54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3] 吴征镒,路安民,汤彦承,等.2003.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89-95,365~367,839-845
[4] 周繇.2010.中国长白山植物资源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46-147,336
[5] 苟光前主编,2009.野菜图谱[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52
[6] 李秦晋,刘宏茂,许又凯,等.2007.西双版纳傣族利用野生蔬菜种类变化及原因分析.云南植物研究,29(4):467-478
 
The End

发布于2012-02-2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秦隆

植物分类学达人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