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4
需用时 07:18
家中绿植能杀菌、除尘,吸收PM2.5吗?

居家生活,大家都喜欢在家摆上几盆植物来点缀家装,为家庭中增添一点色彩。不过,现在家庭植物种类繁多,走进一家花店,那植物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别说对于我这种选择强迫症患者,就是财大气粗的土豪选起来也是毫无头绪吧。

不过,买家再精也都不过商家,各种植物经过精明的商家一番包装,就都具有了别样的功能,比如,有一条“家中摆放这些植物的好处”的消息,就介绍到“滴水观音除灰尘,君子兰释放氧气,橡皮树除有害物,文竹灭细菌,银皇后净化空气,铁线蕨和常春藤吸甲醛,吊兰吸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芦荟空气清洁器,棕竹除重金属污染和二氧化碳,龟背竹夜间吸收二氧化碳,发财树化烟的废气,仙人掌减电磁辐射。”怎么样,“功能”明确,一目了然,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不会挑植物啦!

且慢,本着geek精神的我们,对待这些信息应该好好审查一下,这些植物,究竟有没有这些功能呢?

植物能除PM2.5吗?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经常出现雾霾天气,经常爆表的PM2.5值着实让人们深深感到“厚德载雾,自强不吸”。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不少商家打出了“植物吸收PM2.5”“植物除尘”的名号。一些号称具有除尘功能的植物比如滴水观音等成了热门商品。

“植物能除尘”以及衍生出的“植物能吸收PM2.5”的说法,其实主要是由于人们常看到植物叶片经常沾满灰尘而流传开的。其实,沾染的灰尘并不是植物自己去抢夺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而来,只是一个被动的结果。那些看似光滑平整的植物叶片,如果放在显微镜下去观察,就会发现那光洁的叶片其实是粗糙不平的。这是因为在植物叶片表面是由犬牙交错的表皮细胞构成,在表皮细胞外侧还会有分泌产生的一些角质或蜡质层。这些角质或蜡质对表皮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一些植物还具有毛等结构。这些粗糙的叶片表面,大大增加了叶片的表面积,当尘埃颗粒落在叶片上时,就被阻滞、吸附在凸凹的缝隙之中。对于PM2.5颗粒,还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叶片,停留在植物叶片内。可见,植物对于那些“自投罗网”的尘埃颗粒可以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对于室内其他地方,就真的“望尘莫及”了。之所以认为滴水观音会除尘,只是因为它叶片大、更容易观察到“落灰”现象罢了。

图1,叶片表面实际是粗糙不平的。图片来源:www.sciencedirect.com

事实上,植物最容易发挥除尘作用的,是室外环境。因为成片种植的植物能够有效降低风速。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裹挟的尘埃颗粒便更容易沉降下来,从而达到减少尘土飞扬的目的。对于室内一般0.3m/s左右的空气流速【1】​来说,植物除尘的目标,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罢了。

植物能清除室内气体污染物吗?

每当有人装修新家时,总会收到这样的建议:多放些吊兰、常春藤,能吸收甲醛。而新闻上那多起甲醛导致白血病的报道,又加剧了人们的恐惧。于是很多人的新家恨不得打造成“植物园”、“热带雨林”来吸收那些令人不快的甲醛。

事实上,之前已经有文章(除甲醛,竹炭绿植不给力)分析过,植物对甲醛的吸收量实际上相当低,大多在1mg/h/㎡的数量级上甚至更低【2】,而备受推崇的吊兰甚至只有0.15 mg/h/㎡【3】。对于动辄几十上百平方米的室内空间来说,若想把室内甲醛浓度从0.5mg/m³降低到国家标准的0.1mg/m³,需要个把月甚至更长时间,这吸收量真是杯水车薪。

不过,除了甲醛,还有其他气体呀,植物能够除去么?答案和甲醛一样:能吸收,但不够给力。例如,植物吸收吸收的硫元素有约90%来自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4】,按说对二氧化硫的吸收量应该足够高了吧?但实际上植物对二氧化硫的吸收速度也算不快,最高的红木荷也就是每千克干叶片10mg/h左右【5】,换算过来和甲醛相差不多。对于吸烟产生的氮氧化物,植物吸收能力也不佳,一般也在每千克干叶片1-5mg/h左右【6】。而一氧化碳的程度更为特殊,因为它本身就是植物体内的气体信号分子【7】,从外界摄取的量极少。同时要考虑的是,在植物吸收这些气体的同时,室内还在产生这些气体分子,又使得本就不明显的吸收效果再打了一个折扣。因此,要想去除家中的气体污染物,每天开窗通风(当然是选择非雾霾天气)是最好、最经济的选择。

对于甲醛、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植物实际上是将其和体内一些物质分子结合,并进行转化,从而达到耐受的目的【4】。不同的植物对于这些物质的耐受性并不相同,有些对于化学物质敏感的植物,例如红花酢浆草和三角梅对甲醛、紫花苜蓿对二氧化硫、矮牵牛和鸢尾对二氧化氮等,在较低浓度下就能产生直观可见的毒害反应。这些植物无法起到吸收这些污染物的作用,但是可以作为环境中存在这些污染物的指标,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好处”吧。

植物能除菌么?

在电视广告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标榜含有“来自植物的天然抑菌成分”的产品。平心而论,不少植物所含物质都有杀菌、抑菌作用,我们最熟悉的大蒜,就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不过,要让植物能起到除去室内细菌的作用,那么就必须得让植物所含的杀菌物质和细菌接触才行。一种方式是,细菌主动出击,落在植物叶片上甚至入侵到植物体内,这样正中植物下怀,毕竟植物所产生的这些抗菌物质正是为它们准备的。但是这一方式,就和我们上面说到的“除尘”一样,只能被动的杀灭细菌,没有“室内除菌”的意义了。

当然这次,植物可以主动出击了。在植物的挥发性成分中,也含有不少抗菌物质。比如我们常见的夹竹桃,其挥发性气体中就含有水杨酸甲酯、丙烯酸等杀菌抑菌成分【8】。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能够“主动出击”的挥发性物质,大多都带有令人不太愉快的刺激性气味,并不适宜在室内种植。而且,挥发性物质的散发大多需要太阳照射加温,室内缺乏光照,因此挥发性物质的除菌作用也要大打折扣。至于文竹,其本身就缺乏挥发性物质,又是阴生植物,叶片纤细,对尘埃、细菌的滞留作用差,因此想要靠文竹抗菌,实在是勉为其难。

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吗?

这个问题乍一看像是一个没有必要的问题。植物作为依靠光合作用为生的自养生物,当然会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因此说某某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罢了。      

不过,有一些商家宣称,一些植物能够“在夜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从而避免夜间植物和人争夺氧气的现象。存在这种神奇的植物吗?

事实上,商家只说对了一半。的确有一种植物能在夜间吸收二氧化碳,这类植物,被称作景天酸代谢植物【4】。这类植物多是肉质植物,大多原产于干热的荒漠地区。它们趁着夜间凉爽的时候打开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苹果酸,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到了第二天白天炎热之时,关闭气孔减少水分散失,储存在液泡中的二氧化碳则被释放出来,在太阳的能量驱动下合成糖类。然而,商家的后半句则是错误的。这是由于,将水分子分解为氢离子和氧气的能量,来自于叶绿体中一套精巧的光收集系统,而光是无法被储存的。因此,氧气的产生必须依靠光才行,在夜间,纵使景天酸代谢植物再有天大本事,没有光,就不会释放氧气。而上面说的“夜间吸收二氧化碳”的龟背竹,它本身属于天南星科,压根就不是景天酸代谢植物,这样的张冠李戴,实在笑煞人也。

植物能减少电磁辐射吗?

“在电脑旁边放植物可以减少辐射”,这条已经是个古老的谣言了,好在这回商家终于认识到了电脑并不产生电离辐射,只单单点出了电磁辐射。然而,商家忽略了一点,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发出电磁波,只是随着温度不同波长不同而已【9】。电脑、植物,甚至你自己,都在无时无刻发出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对于放在电脑旁的植物来说,非但不会减少你接收到的电磁波,甚至还需要你接受它放出的电磁波。即使你把植物们密密实实的累在自己面前,你也只挡住了电脑屏幕处于可见光波长范围附近的电磁辐射,而其他波长的电磁波依然能无视植物的存在,穿其而过。如果说一定说要用植物减少电脑辐射的话,最好的位置应该是放在座位上——这样能让你少面对电脑一会儿,从这一点来说,仙人掌的确是最有效的。

正确看待家中植物

那么,家中的植物难道就没有一点好处么?其实,家中植物的最大好处,就是点缀家庭,让家变得更有格调和趣味,而侍弄植物、看着植物长大、开花。这一过程也是一种劳动和享受。此外,由于植物具有一定的蒸腾作用,对增加室内空气湿度有一定帮助。当然,前提是这些植物不是吝啬水分的多肉植物,并且要及时浇水。

多肉植物很萌的,你们不要黑它。图片来源:xinli001.com

结论:

在家里摆放植物可以美化环境,改善心情,但是并没有商家宣称的去除PM2.5、消除空气污染物、除菌和吸收电磁辐射等特别的功能。我们在选择家居植物时,应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样式搭配来选择,而不要对这些特殊的功能抱有太多期望。

一些小Tips:

  1. 在挑选室内植物时,可以偏重于阴生植物,因为阴生植物一般少有异味,并且能忍耐室内较为阴暗的环境。如青苹果竹竽、鸟巢蕨、绿萝、红掌斑马和竹竽就属于阴生植物。而像袖珍橘子之类的就不太适合在室内摆放,至少也要放在阳台上。
  2. 在卧室内避免摆放过多植物。
  3. 在对待一些含有“促癌物质”的植物时,记得避免碰触汁液、侍弄过后要及时洗手。

(更多内容请看:“致癌植物”能不能养?别吃它,就没事!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2. 安雪 等,《16种室内观赏植物对甲醛净化效果及生理生化变化》,生态环境学报,2010,19(2),379-384
  3. 黄爱葵等,《四种室内盆栽植物对高浓度苯和甲醛的吸收特性》,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l2),1078-0190
  4. 武维华,《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
  5. 张德强 等,《园林绿化植物对大气二氧化硫和氟化物污染的净化能力及修复功能》,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11(4),336-340
  6. 缪宇明 等,《浙江省38种园林绿化植物苗木对二氧化氮气体的抗性及吸收能力》,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6),765-771
  7. 崔为体 等,《一氧化碳:植物气体信号分子的新成员》,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5),87-92
  8. 庞名瑜 等,《夹竹桃气体挥发物分析》,中国园林,1999,15(62),10-12
  9. 维基百科:黑体辐射
The End

发布于2013-11-25,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fengfeixue0219

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