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需用时 02:02
羡慕嫉妒恨,你选哪一个?

经验说:嫉妒是有罪的。

实验说:良性嫉妒可以让我们表现更好。

谣言粉碎机 , 谋杀现场法医 , 死理性派 ……他们的微博都有那么多粉丝,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哎等一下,我到底是在羡慕呢,嫉妒呢,还是恨?

实际上,这三种情感中嫉妒也许更好一些。尽管被视为一种罪孽,嫉妒——而非羡慕更不是恨——能够驱使我们朝着自我改善的方向前进。这个结论是基于荷兰提耳堡大学尼尔斯·梵·德·文恩(Niels van de Ven)及其同事的研究:他们在参与者身上激起嫉妒或者是羡慕的情感,然后观察这些情感所引发的效果。

在初步研究里,他们要求17名大学生描述那些在某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的人。与恶性嫉妒(认为那些人的成功是不应得的)截然相反,被这些想法所激发的良性嫉妒(那些人的出色成就是被看作是应得的)和敬佩感越多,这些参与者越有可能表示将在下学期增加学习时间。

不光对人如此,对事情也一样。当82名参与者回想过那些让他们产生恶性嫉妒、良性嫉妒或敬佩感的时刻后,那些唤起良性嫉妒经验的参与者在词汇联想任务中表现地更出色。

第三个研究中,研究者给96名参与者阅读关于一个叫“汉斯”的学生的材料,这个学生刚刚凭借他出色的学术能力获得了奖项。一些参与者被要求想象一种对那名学生的良性嫉妒,其他的学生则想象恶性嫉妒或者是羡慕。为了强化效果,他们必须仔细思考如果他们真的遇见了这名学生会有什么感想或者反应。再一次的,那些经历了良性嫉妒的参与者表现良好,和其他人相比他们在词汇联想任务上倾注了更长的时间。

良性嫉妒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实在很难把握它和“羡慕”、“恨”的距离。怎样的环境因素才能造就良性嫉妒呢?

其中一个因素在于,我们是否认为,成功人士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文恩和他的同事让参与者看了一本小说性质的自传,这本书讲了一个一生享尽荣华的成功科学家的故事。故事梗概没什么特别,看上去都一样,但却有两个版本。在第一个版本中,研究者在字里行间给参与者的脑海里植入了这样一个念头:“努力是徒劳的。”而另外一半参与者被植入的观念则是:“这个科学家的成功全取决于努力而非运气。”

接下来,这些参与者接到一个新任务——阅读上一个研究中那个“汉斯同学”的材料。他们不知道,其实“汉斯同学”的任务跟之前“科学家的故事”并非无关。之前被灌输了“努力是徒劳的”念头的学生更倾向于说他们羡慕汉斯,而那些被灌输了“有耕耘就有收获”念头的学生则更倾向于说他们产生了良性嫉妒。并且,正是那些感到嫉妒而非羡慕的参与者表示,他们打算再下学期更努力学习一些。

那么,我们能否由此得出结论:良性嫉妒比羡慕更好?

不。这取决于你更想要什么。尽管“不服气”的嫉妒能够增进绩效,但知足常乐的羡慕却会让人感觉更平衡、更幸福。因此,对于是羡慕还是嫉妒这个问题,也许你更该问自己的是:要快乐还是要表现?


心事鉴定组的微博

图文来源: Envy is stronger motivator admiration

The End

发布于2011-04-1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小汉斯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