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nah Lehrer)新闻里充斥着掌权者的丑行。这种现象令人沮丧,却在预料之中,有地位的人总是忍不住以权谋私。他们对下属大喊大叫、与秘书私通、强暴酒店服务员,甚至跟保姆上床。当然,问题是这种糟糕行为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权力总是带来腐败?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权力的双刃剑”。一旦真正获得权力,那些最初帮助领导者爬上高位的个性特征就消失了。他们不再礼貌、诚实、友好,而是冲动、轻率、粗鲁。根据心理学家的说法,权威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它会让我们更难对别人的感情与忧虑感同身受。例如,几项研究发现,身居高位的人更容易依靠刻板印象和一般性的归纳来评判他人。他们与人眼神接触的时间也更短,至少在与没有权力的人交谈时是这样。
来看看最近由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亚当•盖林斯基(Adam Galinsky)所做的实验吧。盖林斯基和同事要求参与者描述自己拥有很大权力的经历,或者自己感觉完全没有权力的经历。之后,心理学家要求参与者在前额上画个“E”字。之前想过拥有权力的人更有可能把这个E字写反,至少是在有其他人观看的情况下。盖林斯基和同事们认为这种效应是由权力带来的目光短浅引发的,它让人更难从其他人的角度来想象世界。我们把E字写反了,是因为我们不在乎他人的视角。我们才不管下属们是怎么想的呢。
但这里还有个圈套,我们仍旧认为我们在乎别人,至少抽象感觉是这样。这是因为权力能将我们迅速变为伪君子。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盖林斯基要求参与者想象拥有权力或没有权力的情景。之后,学生们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要求对谎报出差开销这种行为的道德过失程度打分,分数从1到9。第二组学生被要求参加一个掷骰子游戏,游戏结果决定了参与者能获得的彩票数量,掷骰子得到的点数越高,得到的彩票就越多。
“高权力组”的参与者认为谎报出差开销的行为是对上级的严重冒犯。然而,掷骰子游戏的结果却与之矛盾。在实验中,高权力组所报告的结果在统计上是不可能的,骰子的平均点数比预期中的随机结果要高20%。(而“无权力组”则相反,骰子点数结果只是稍微高一点。)这强烈暗示着参与者们谎报了得分,通过篡改点数来多拿几张彩票。
尽管人们总是知道什么是对的,至少作弊是不对的,但权力感会让人更容易用理性给自己的道德过失找借口。例如,当心理学家问参与者(包括高权力组和无权力组)如何评价一个为了准时赴约而超速开车的人,高权力组的人一致认为别人违反规定比自己违反规定更糟糕。换句话说,过高的优越感会让人觉得只有自己有理由超速开车(因为他们是重要的人,要做重要的事),但其他所有人却应该乖乖地遵守交通规则。
但也许这些巧妙的实验结果并不能说服你,因为它们大部分是本科生的研究结果。也许你觉得实验模式里充满诡计。我最喜欢的有关权力腐败的研究来自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心理学家黛博拉•格林菲尔德(Deborah Gruenfeld)。她感兴趣的是权力如何改变我们的推理过程。经过对美国最高法院在1953年到1993年1000余项判决的分析,格林菲尔德发现,法官在法庭中的权力越大,或者法官们联合起来能够占到大多数时,他们写下的观点就更简单、更不注意细节。他们会考虑更少的角度和更少的可能性。当然,坏消息是大多数人的决定正在成为这个国家的法律。
更宏观的教训如傅科(Foucault)所说:权力能深深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爬上地位的阶梯时,内心的观点就开始扭曲,而对他人天生的同情也消失了。我们不再担忧自己行为的后果,只是一意孤行。我们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实至名归,而别人绝不敢抵抗。他们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
博主介绍: Jonah Lehrer是Wired的特约编辑,是《我们如何决定》和《普鲁斯特是神经学家》的作者,同时也是New Yorker, NY Times Magazine和WNYC’s Radiolab的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