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7
需用时 04:30
生命是专利吗?

2010年3月,美国联邦法院规定,生命不可出售。美国东西海岸的激进派与中部地区宗教保守派之间结成了看似不太可能的联盟,至少,他们都为这个判决喝彩。美国地区初级法院法官罗伯特·斯威特(Robert Sweet)对美国专利商标局威胁要将生物技术产业彻底改变的行为表示反对。大约30年前,第一例基因专利获得批准。之后美国联邦专利局批准了成千上万个人类基因专利,总计可达基因组的近20%。多少年来,支撑基因专利的理由归根结底是这样一个观念:既然科学家辛苦工作分离出了特定的基因,那么使用这些基因信息获得的利益,也应该有科学家的一份。

呈递到斯威特法官的这个案例中,盐湖城的生物公司巨数遗传公司(Myriad Genetics Inc.)申请为本公司的两个基因专利辩护,这两个基因作为提高乳腺癌风险的信号而出名。巨数遗传公司利用本公司的专利,销售可以诊断BRCA1和BRCA2两个基因中的突变的检测方法,这种突变表明被试很可能患乳腺癌。病人做一个这样的检测要花费3000多美金。检测的阳性结果迫使许多妇女做出生命中最痛苦的决策之一,即,她们是否应该趁癌症发病前先手术切掉乳房,以避免患癌的风险?

斯威特发现,DNA因为基本功能是编码遗传信息,而与其他的生物化学物质并不相同。用法官的话来说,鉴别出人类DNA片段中编码了什么信息类似于发现了“自然定律”,特别是那些“规定了人体结构的片段”。万有引力的所有权从来都不是牛顿的。曼哈顿计划也从未因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2而付给他专利使用费。根据法官的逻辑,仅仅发现了乳腺癌基因的功能并不意味,只有发现者本人才有权利使用这些信息。这些信息仍然是自然之作。巨数遗传公司失去了版权这件事,迫使无数生物技术公司的CEO忧郁地与他们的律师们会面,他们担心法庭的决断会使竞争对手有机会利用他们自己辛苦得来研究结果牟利。与此同时,公民自由团体和开放科学拥护者却为眼前的结果一同庆祝,他们认为这一结果终结了商业对知识的封锁。在他们看来,知识属全人类共同所有。

自打生物技术产业出现,关于基因专利的论战就开始了。197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微生物学家赫伯特·伯耶(Herbert Boyer)、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史坦利·科恩(Stanley Cohen)在火奴鲁鲁参加学术会议时在一家现成食品店里遇到了对方。他们一边吃着熏牛肉三明治,一边就构思出了一个开创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实验。回到加利福尼亚后,这两个人成功地将青蛙的DNA插入到细菌中,这些细菌开始自我复制,同时也复制了插入其中的青蛙基因。这种技术被称为重组DNA,不过记者往往更喜欢称之为“基因剪接”。

1976年,在风险投资家罗伯特·斯万森(Robert Swanson)的支持下,伯耶利用这一科学发现与罗伯特·斯万森共同创立了基因泰克公司。当时,学术界几乎没有生物学家敢投身商界。基因泰克公司的巨大成功改变了这一状况。公司成立初期,基因泰克生产了在微生物体内合成的第一个人类蛋白质,克隆了人类胰岛素,开发出了合成人类生长激素。1980年,基因泰克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上市不到一小时,其股价从每股35美元飙升至每股88美元。股票交易为公司筹集了3500万美元资金,同时也让伯耶发了大财。

基因泰克公司上市同年,美国专利局授予斯坦福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第一个重组基因专利。科恩-伯耶专利成为了20世纪最著名、最赚钱的几项知识产权之一。接下来的25年间,由于重组DNA技术成为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基石,这项发明同样给这两所大学共计带来了2.55亿美元的专利使用费收益。同时,这项专利本身变成了学术研究机构的黄金标准。

美国专利局对重组基因授予的科恩-伯耶专利,成为了20世纪最著名、最赚钱的几项知识产权之一。图片来源:ehospice.com

1980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对戴蒙得告查克拉巴蒂(Diamond v Chakrabarty)一案的裁决,为科恩-伯耶专利的出现铺平了道路。这个以5:4的投票结果判定,经遗传工程改造、可吞噬原油的细菌是具有人类独创性的产品,因此,尽管它是一种生物,仍旧可以取得专利。用裁决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阳光之下的一切皆出自人类之手”。科恩-伯耶专利批准两周之后,拜杜法案(Bayh-Dole Act)开始生效。这是以参议院中来自两党的联合提名人命名的法案,允许大学、小型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保留其对政府支持下的发明的各项权利。在那之前,发明的各项权利归政府所有。这项法律让大学在财政方面大大受益。但是,批评家一直都争论说,大学的核心任务是促进知识发展,而盈利动机与之有冲突,这项法律使研究方向受到了商业的干扰。

随着时间流逝,生物技术的商业模式开始取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科学发现产生专利,专利产生产品,产品产生利润。生物技术产品的几乎全部开发成本都源自研发阶段。为了收回这项投资成本,生物技术公司必须时刻警惕,防止竞争对手窃取了自己辛苦得来的知识,以及把这些知识变成产品。这些公司生产的药丸和种子不像黄金或者原油,这些商品本身并不值多少钱。它们更像是一种载体,激发创造力的知识被真正转化成了微实体,而它们则负责传输。这些产品能让某些人腰缠万贯。

不过,也正如谷歌一样,生物技术产业中每诞生一个基因泰克这样的公司,就会激励成百上千的创业公司进入市场和倒闭歇业,这一点毫不夸张。单是在旧金山湾地区,就有9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真的在卖病人用的药。如果免费的寿司、穿梭巴士和大量资金就能堆砌出效果惊人的药物,恐怕现在癌症早就已经变得像小儿麻痹症一样小菜一碟了。

描述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基础科学规模日益扩大,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要求一个更好的解释:这么多新知识为什么只产生了这么一点治疗方法。最常见的一种回应就是,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很深奥的,虽然这是事实,但也不应该被过分强调。但是生物朋克则主张,科学家是在特定的体制下对此学科进行研究,如果要问责,这个体制难辞其咎。生物技术产业的孤注一掷的彩票式商业模式,唯一的追求就是下一种惊人巨药,这种商业模式受到了诸多审查。从历史角度看,下一个大产品的出现还得回溯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上,评论家说,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了生物技术产业的核心活动了。

 

本文摘录自《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文字部分略有删改。

扩展阅读

书名: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  Biopunk:DIY Scientists Hack the Software of Life作者:[美] 马库斯·乌尔森(Marcus Wohlsen)著   肖梦  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32.00元
ISBN:978-7-302-31150-8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The End

发布于2013-06-13,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果壳阅读

果壳旗下科技图书出版工作室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