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8
需用时 02:32
想让她对你真心微笑?你最好先真诚地笑!

面部表情研究大师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认为从人面部肌肉的变化,可以知道那个人真实的情绪状态,美剧《别对我说谎(Lie to Me)》 就是根据埃克曼的经历改编的。

对一般人来说,有时可以读懂别人的情绪,有时候却又不行,但这可不仅是因为我们对于情绪解读的能力不足,有时候还因为讯息不够全面。例如,2012年有一个研究发现人们对于他人处在高峰情绪(当事人即时的高强度的情绪体验,比如飞来横祸、喜从天降等)时的情绪效价(指人对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情绪的积极/消极程度)的判断,是通过他人的身体线索而非面部表情来做出的。他们让实验参与者看到知名网球选手获胜或落败的表情或身体姿势,然后请实验参与者单纯看静止的面部表情,结果参与者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关这项实验的更多详细内容请看:你能分辨性高潮和扎乳环时的表情吗?


 你看得出来哪几位赢球了吗?(答案文章末尾公布。)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到的通常都是动态的面部表情,而且也会有更多的情境线索,所以对其他个体的情绪判断表现得还不错。于是,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真心的笑和礼貌的笑是否诱发不同的社交互动机制,也就是说人们是否能够敏感地区辨他人不同的笑,进而产生不同的反应。

在第一个实验中,他们让两个不认识的实验参与者彼此聊天,然后由几位不同的面部表情分析人员,针对他们聊天的影片进行分析。分析的重点主要是他们的笑容是否为真心的笑容(同时牵动唇部肌肉的颧肌及眼睑及上半脸的眼轮匝肌),或是仅有唇部肌肉牵动的礼貌笑容。除此之外,还会记录当一个人笑了之后,另一个人多久之后会有笑的反应。(想要测试自己判断真假笑容的能力,请点这里。)

结果发现,若一起聊天时看到别人真心的笑,实验参与者会较快地以笑容响应,但因为研究者没有特别说明,所以不清楚当一个人真心的笑时,另一个人虽然以笑容响应,但是否为真心的笑容。

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者想要进一步了解,人们对于别人真心的笑容是否会有一些预期性的反应,毕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预期别人的一些情绪反应,例如在给了对方一个礼物时,会期待对方透露出惊喜神情,自己也会因为对方的惊喜表情,而有所反应。他们让实验参与者学习一个人脸与按键的配对作业(例如看到A先生的脸要按“s”、看到B先生的脸要按“d”)。这些人脸都是中性的:在100%奖励的情境下,如果实验参与者按对了,这张中性的脸就会从中性变成带有笑容的脸(是动态形势改变,而非直接由中性脸变为笑脸)。这些人脸中,有些固定都会变成真心的笑脸,有些则是会变成礼貌的笑脸;在70%奖励的情境下,则是按对后,不一定都会看到中性脸变成笑脸,有30%的机会看到中性脸变成皱眉的脸。他们同时记录实验参与者进行这个作业时,不同面部肌肉的变化。

在第二个实验操作很容易让实验参与者产生预期效果,他们会期待按对后会看到什么样的笑脸,用白话来说,就是如果你知道你朋友喜欢吃QQ的食物,每次送他吃QQ的食物后,他就会开心的笑,那在你送给他QQ的东西后,你就会预期他会开心的笑。从面部肌肉的变化上发现,仅有在实验参与者预期那些脸会变成真心的笑脸时,他们对应的面部肌肉才会在还没有看到笑脸时就产生活动,说明了实验参与者本身已经准备要笑了。

综合这两个实验的结果,真心的笑是不太会骗人的,而且人们对于这样的讯息非常敏感,也会做出对应的反应。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原文发布于PanSci,作者:Y. M. Huang。转载时文字部分有修改。

答案:1、4、6是失分,2、3、5是得分。

研究的原文 Predictive and Reactive Mechanisms in Smile Reciprocity

相关小组推荐:

The End

发布于2013-07-1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PanSci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