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
需用时 01:55
《自然》特刊:转基因作物全球发展趋势,让数据来说话!

编辑的话:今年是人类实现转基因技术三十周年。为此《自然》杂志制作了一组转基因专题,介绍了这一生物技术在各种力量的争论和角力中艰难前行的历史,它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目前正在研究当中的新技术,以及转基因自身未来的出路。本文是此系列的第四篇,提供了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与趋势。本文由《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授权刊登。

30年前,外来基因第一次成功转入植物。从那时起,就有人预言,转基因作物(GM crops)会引发第二次绿色革命:充足的改良食物、将喂饱饿肚子的人,为农民带来收益,并促进环境好转。从许多层面来看, 这场革命已经开始了。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而携带有益特征的作物至少在28个国家的1.7亿公顷的土地上生长着。

不过,也有很多人觉得转基因作物失败了。市场仅由少数几种抗虫和耐除草剂作物把持,它们对环境的益处存在争议,激进分子还在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围绕转基因作物的口舌之争政治化且极端化,真相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

在本系列的几篇文中,将着重讲述迷雾重重的中间地带。针对有关转基因作物争议最大的观点,一篇文章列举、分析了背后的证据:《自然》特刊:转基因作物的事实与谣传。英国国际发展部(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首席科学顾问克里斯多弗· 韦蒂(Christopher Whitty)和同事认为,发达国家对于转基因作物的负面态度影响了这项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前景:《自然》特刊:亚洲和非洲需要转基因作物吗?正是这种情绪,让可供人类食用的第一种转基因动物;一种生长迅速的鲑鱼的审批被迫延迟。

下一代转基因作物也许能从上述血泪经验中获益:转基因,从农民获益到口味营养的升级之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认为,作为世界第六大转基作物的种植地,中国将充当农业技术的温室。争议绝没有结束,但我们希望,科学和有理有据的辩论能够启迪这些技术的未来。

本文转载自《环球科学》,翻译贾明月。转载时标题和文字略有改动。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文章题图:Shutterstock友情提供

扩展阅读

​《环球科学》2013年7月号封面。图片来源:《环球科学》

《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科学美国人》是全球科学家智慧与卓越见解的分享之地,创刊160多年来,14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发表文章,传播科学理念及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动态。

作为独家授权的中文版,《环球科学》沿袭《科学美国人》严谨、客观的报道风格,专注于对科学话题的深入挖掘,以多元化角度为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有关科技和商业的重要参考。

同时,《环球科学》还是全球顶级科学杂志《自然》的版权合作伙伴,每月精选《自然》的精彩文章,开辟"自然新闻"栏目,推出更快、更前沿的科技趋势报道。

The End

发布于2013-09-13,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环球科学杂志社

《环球科学》官方帐号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