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6
需用时 02:29
女人天生爱挑剔吗?

(文/Dr. Gary Lewandowski)想象一下,现在有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在派对上,其中一个人接近另一个人并开始搭讪。当你设想这样的情景时,很可能会把这个主动搭讪的人设定为男性。心理学家将这种倾向归结于“行为脚本”(Behavioral Scripts),也就是我们在社会情境下预期会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在大多数文化中,关于男女约会行为(比如男性接近女性)的预期或者规范都已经根深蒂固,最终产生了一些特殊节日或者舞蹈,能让男女互换角色。在像十一月初的赛迪霍金斯节(Sadie Hawkins Day),或是在赛迪霍金斯舞会(译者注:又名女生择伴舞会)上,女性有机会打破社会习俗,邀请男性跳一支舞或者约一次会。为了研究诸如此类的交往行为,研究者安排了一些独特的闪电约会体验。

先说说闪电约会。这是种让交友者与许多人快速见面的一种约会组织方式。在传统的闪电约会中:女性散坐在房间(通常是咖啡店或者酒吧)的各个位置,而男性则四处游走,与每位女性都交谈几分钟。期间会有信号提示时间到,男性就需要移向下一位女性,直至每个人都与其他人“约会”过。随后,男性及女性参与者会告诉活动组织者他们想要再次见到谁。如果男性和女性表明了相同的兴趣,组织者会给他们彼此的联系方式,之后的事情就交给这些准情侣了。如果进行得高效的话,一场闪电约会能够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让一位参与者与超过12个潜在约会对象见面。

闪电约会场景。图片来源:ttunonverbalcoms.wordpress.com

可见,传统的闪电约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男性接近女性”的习惯。与通常的预期一致,闪电约会调查显示:在表明对潜在对象的兴趣的时候,女性比男性更挑剔[1]。男性对大约一半的对象表示感兴趣,而女性仅对大约三分之一的对象感兴趣[2]。然而,其他研究者想探明这种明显的差异到底真的是性别差异,抑或是社会环境的产物[3]。具体来说,他们感兴趣的是这样的结果是不是“男性游走,女性不动”这种活动形式的副产物。

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者找来了超过300名本科生参加到闪电约会活动中。在半数的活动中,参与者进行标准的“女性不动,男性游走”的闪电约会流程;另一半活动中,男生和女生进行赛迪霍金斯式的角色反转,即男生在一处坐定,女生则在房间里游走。

在标准的“男性游走”活动中,研究者发现女性在关于他们喜欢谁的事情上比男性更为挑剔。这个结果重现之前的发现,也印证了那普遍的刻板印象。但重要的是,在男女互换角色,即女生负责游走的活动中,研究者发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男性比较挑剔,女性反而没有那么精挑细选。也就是说,当闪电约会中女性不得不游走于男性之间时,就会存在一种“赛迪霍金斯效应”——这些女性表现得像典型的男性那样,对更多的潜在对象表示兴趣。

在女性扮演追求者的情景下,挑剔的可能反而是“男神”。图片来源:crspiritsproteam.com

这些发现表明,像“女性会挑剔约会对象而男性不会”这样的性别差异假定虽然很普遍,但它们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社会环境造就的假象。男性之所以没那么挑剔,也许并是不因为他们生来如此,而是因为在约会场景中,社会习俗要求大多数接近异性的过程应由男性完成,而女生的挑剔则源自她们能坐等潜在的追求者找上自己。换言之,如果你有过很多潜在追求者向你接近的经历,你很容易会变得挑剔。

进而言之,尽管将男女间的广泛差异归结为先天差异似乎是很顺理成章的事,但在探究其他可能的解释之前,我们还得保持谨慎,不能妄下定论。

参考文献:

  1. Todd, P. M., Penke, L., Fasolo, B., & Lenton, A. P. (2007). Different cognitive processes underlie human mate choices and mate preferences. 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04(38), 15011-15016. doi:10.1073/pnas.0705290104
  2. Kurzban, R., & Weeden, J. (2005). HurryDate: Mate preferences in action.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26(3), 227-244. doi:10.1016/j.evolhumbehav.2004.08.012
  3. Finkel, E. J., & Eastwick, P. W. (2009). Arbitrary social norms influence sex differences in romantic selectivity.Psychological Science20(10), 1290-1295. doi:10.1111/j.1467-9280.2009.02439.x

 

本文由 Science of Relationships 独家授权果壳网(guokr.com)编译发表,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13, www.scienceofrelationshi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 production of Dr. L Industries, LLC.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The End

发布于2013-12-0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