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
需用时 02:22
【论文故事】恐龙家族新成员:霸王龙家的匹诺曹

说到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暴龙科的君王暴龙),大家首先想到的,除了它的一双小短手之外,一定是它短而强壮的吻部了——这样的结构有助于它产生巨大的咬合力。但最近在中国南方发现的一份新的恐龙化石证明,暴龙科中也有一支长着大长嘴的成员。

这份研究是发表在在2014年5月7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化石是在江西赣州南康市龙岭镇上白垩统的南雄组底层发现的,化石包括一个几乎完整的头骨、大部分左侧下颌、九块颈椎、三块前背椎、十八块中后端尾椎、完整的右肩胛骨、部分左肩胛骨、部分髂骨、左股骨、左胫骨、部分左腓骨、左距骨、根骨及部分左跖骨。这些化石都来自同一个恐龙个体,目前收藏于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赣州博物馆。

虔州龙头骨线描与正模化石。

这种新发现的恐龙被命名为中国虔州龙,学名Qianzhousaurus sinensis,暴龙科(Tyrannosauridae)下的新属新种。论文通讯作者吕君昌研究员在接受果壳网采访时表示:“在我们命名这个发现于赣州某建筑工地上的新属的时候,发现赣州、南康、江西、赣南等都地名都已被其它恐龙名字占用了,因此我们采用了赣州的古称‘虔州’,用这个名字也可以让人们想到赣州的历史。”

虔州龙最独特的特征是它长长的吻部。与粗壮的霸王龙头骨相比,虔州龙的头骨显得过于纤细了。当然虔州龙并非人们发现的第一种长吻暴龙,分别于1976年与2009年在蒙古发现的两种歧龙(Alioramus remotusA. altai)也拥有这种不同寻常的吻部结构。只是科学家们发现的歧龙化石均来自幼体,而暴龙幼体的头骨普遍存在吻部偏长的倾向。新发现的虔州龙个体体长达9米,预计体重几乎是歧龙的两倍,也远比两种歧龙的正模个体成熟。将各种暴龙头骨与股骨的比例列在一张图里,就不难发现虔州龙脸长得超凡脱俗。

虔州龙头骨(左上)霸王龙头骨(左下)对比图,以及暴龙家族头骨/股骨长度线性回归图。霸王龙头骨图片来源: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因为这个长鼻子,虔州龙还得到了一个“匹诺曹龙(Pinocchio rex)”的绰号。当然,童话里的匹诺曹说了谎话鼻子会变长,而虔州龙长的就不只是鼻子,而是整张脸了。“相比以州名为名的学名而言,‘匹诺曹龙’这样的绰号可以突出虔州龙的长鼻子特征,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吕君昌研究员表示,“同是以‘某州龙’这样命名方式命名的恐龙其实彼此之间没有特定的联系,例如贵州龙是小型海生爬行动物,甚至连恐龙都不是。”

根据恐龙头骨提供的分类特征,科学家们将虔州龙代入到一系列已知恐龙中进行种系遗传分析,样本包括21个已知暴龙超科物种。在分析得到的树状图中,三种长吻暴龙——虔州龙与两种歧龙——被分为一支,与怪猎龙、惧龙、暴龙(霸王龙)、特暴龙组成的一支相平行。

虔州龙种系遗传分析。

在接受果壳网采访时,吕君昌研究员表示:“在晚白垩纪,赣州地区植被茂盛,水源丰富,适合于恐龙的生活。在那里发现的恐龙包括大型蜥脚类恐龙赣南龙、窃蛋龙类的南康龙、江西龙等。”

“虔州龙、歧龙等长吻暴龙与吻形‘传统’的特暴龙广泛地在亚洲共存,显然它们占据着不同的生态灶,”吕君昌研究员告诉果壳网,“因为吻部较长,它们的咬合力肯定是不如霸王龙的。虔州龙的个体相对小,可能其奔跑速度比霸王龙的要快,更具隐蔽性,可能猎杀的是在同一地质层位发现的窃蛋龙类等。”

虔州龙复原图。图片来源:Chuang Zhao

对于我们最关心的那个问题,吕君昌研究员表示:“虽然那部分化石缺失了,但是虔州龙前肢非常弱小是没有问题的。”

参考文献:

  1. Junchang Lü et al. A new clade of Asian Late Cretaceous long-snouted tyrannosaurids.(2014) Nat. Commun. 5:3788 | doi:10.1038/ncomms4788

相关小组

The End

发布于2014-05-1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老猫

分子生物学准博士,天文爱好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