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
需用时 03:40
真实世界里的飞龙们

不,我不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龙的世界上,也不希望活在一个没有魔法的世界上。那是一个没有神秘的世界,一个没有信仰的世界。而我害怕,对任何一个有理性、有自觉的生命来说,这将会是最残酷的欺骗。
                                                                              ——崔斯特·杜垩登

看完《驯龙高手2》,感慨世界上没有一头属于自己的无牙仔(Toothless)?别再对着崔斯特的话叹息了,我们的世界里,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其实还是有龙的——而且是会飞的龙。

飞蜥:飞龙缩微版

拉丁文中的龙(Draco)这个字,很多人都是通过白脸小坏蛋马尔福(Draco Malfoy)认识的。然而在自然界里,也有一群名叫龙的小怪物。飞蜥属(Draco)的十几种蜥蜴“展翅”之时,不管谁都会惊呼:哇!太像龙了! 

被展开皮翼的苏门答腊飞蜥(D. sumatranus),只说外形的话,它们已经非常接近飞龙了。图片:Biophilia curiosus/wikicommons

这些小怪物生活在亚洲东南部,在树上觅食昆虫。它们可称是迷你型的龙,一般只有五六克重,大飞蜥(Draco maximus)是飞蜥里的巨人,体重也只有三十克。

这对色彩鲜丽的翅膀,由5-7对肋骨支撑,外面蒙着皮膜。这些肋骨由髂肋肌(iliocostalis)、肋间肌(intercostal)和韧带牵动着,肌肉收缩,“翅膀”就像一把伞般张开。平时肌肉放松,肋骨叠起来贴在身上,一点也不妨碍行动。

飞蜥属动物的背部肌肉、骨骼与皮翼张开时的受力方向。图片:参考文献1

尽管身材娇小,飞蜥“翅膀”上的压力并不小。一只飞蜥每平方厘米的翼面积,要承载0.67克的体重,而小型鸟类每平方厘米翅膀只要托起0.13到0.25克体重。与鸟类这些飞行家不同,飞蜥是滑翔师,小小的翅膀对滑翔已经够用了。

飞蜥的滑翔动作,可以分成三阶段:首先,从高处跳下,沿一个较为陡峭的坡度下落(角度为30°到60°)。然后,积蓄了足够动能,就转为平缓的角度(无目标的时候角度大约是30°,有目标时几乎是平飞),在空气中滑行。最后,在接近目标时,向上一扑,定点着陆。

滑翔中的马来飞蜥(D. cornutus)。图片:wildborneo.com.my

飞蜥是技艺高超的滑翔师,从10米高处跳下,在平缓滑翔阶段,它可以前进60米而高度只下降两米。在空中,飞蜥用鞭子般的长尾平稳身体,变换姿势,能飞出“之”字和空中大翻滚。

双冠蜥:水上飘,不是水上漂

蛇怪(basilisk)在西方奇幻小说和游戏中,是个非常常见、非常俗套的角色。根据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的《自然史》,它生活在非洲,是百毒之王,头上有王冠样的白斑纹,行走时不是蜿蜒爬行,而是竖起上半身。这个老毒物的原型可能是眼镜蛇。在后来的传说里,又加上了蛇怪是由公鸡下的蛋孵出的,能用目光把人变成石头等因素。

铜板蚀刻师文策斯劳斯•豪尔(1607-1677)制作的版画:蛇怪与鼬。图片:Wiki Commons /Wenceslaus Hollar

鸟一样脚趾细长的大脚,蛇一样的长尾巴,雄性还有两个又高又薄的头冠,愚蠢的人类在南美洲发现脊鳍蜥(这个名字跟汉语拼音真的没关系)属(Basiliscus)时,张冠李戴地给它按上蛇怪的名字,并不奇怪。虽然长相非主流,真实世界的蛇怪并没有毒,它们的种族技能要怪异得多:水上飞。

沙地上的棕双冠蜥(B. vittatus)。图片:Wiki Commons/Steve Harbula

蛇怪蜥蜴掉在水面上之后(它还可以从水下鱼跃而出),用两条腿站立,以每秒10-20步的频率迈步,先轻轻划一下水,脚平行于水面,然后用力垂直向下踩,水面陷下去,在它脚下形成一个装着空气的空洞。蜥蜴靠着水面的反作用力,把自己托在空中。在空洞被水补满之前,它又赶紧把脚提起来,以免被水“拉住”。蛇怪蜥蜴靠这一招来躲避食肉动物,水上速度可达每秒1.5米。

在水面奔跑的双嵴冠蜥(B. plumifrons)。图片:Mate Bence

如果人类模仿蜥蜴的方式踩水,需要每秒30米的速度才能停留在水上。不过,水上飘这一招实在太酷炫,怀着飞翔梦的人类没有轻言放弃。不仅仿生蛇怪蜥蜴,造出了水上跑的两足机器人,还证明了我们如果在月球上,还是可以表演这一招的,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寐龙:龙眠,勿扰!

57厘米,对于1.29-1.28亿年前,埋藏在中国辽宁北票市的一只恐龙来说,是个有点弱鸡的身长。未成熟的骨骼显示,它还是个尚未成年的童子小鸡。这只恐龙的相貌也是楚楚可怜:小尖嘴,大眼睛,非常瘦,有锁骨。

寐龙化石的模式标本。图片:参考文献4

恐龙化石的姿态往往是僵硬扭曲的,显示生前遭受的痛苦,这个小家伙则与众不同。它蜷成一团,身子坐在弯曲的后腿上,前腿在身子两边屈曲着,“胳膊肘”略往外撇,头颈弯向左侧,脑袋放在左肘弯里。这是一个熟睡的姿态,因此这份化石的研究者徐星将其命名为寐龙,学名Mei long——是的,这是“寐龙”两个字的汉语拼音。

恐龙名字的翻译方法,是拉丁文学名的中文翻译,后面加一个龙字。例如“Tyrannosaurus”意为“残暴的爬行动物”,“rex”意为“王”,连起来Tyrannosaurus rex就是霸王龙。按照这个标准,寐龙实际上该叫“龙寐龙”或者“寐龙龙”——似乎有点儿萌得过度了。

寐龙的想象图。图片:Teratophoneus

这条睡龙的姿势,是典型的鸟类睡姿,鸟的脖子又长又软,可以塞到翅膀下,摆成窝脖(tuck-in)的样子。因为脑袋是散热很厉害的部位,这样能够保暖,不过,不得不说,有点像烧鸡。

鸟类的睡姿。图片:Astrid Margrethe

寐龙身上还有另外一处鸟的特征,它的锁骨不是像人那样分开的两条,而是两块连在一起,像一个两齿叉,称为叉骨。这是鸟类飞行的关键器官,在许多小型食肉恐龙身上,都可以找到叉骨。辽宁还挖出了许多其他种类的“一副鸟样”的恐龙化石,有的保留有羽毛,有的像飞蜥一样能滑翔,甚至可能会飞。中国发现的恐龙化石,正因为这些特点,才震撼了古生物学界——它们是恐龙身为鸟类祖先的直接证据。潜寐黄泉下的睡龙不能醒来,它的亲族们却在今天的阳光下飞舞着。(编辑:老猫)

参考文献

  1. Colbert EH (1967). Adaptations for gliding in the lizard Draco. Am. Mus. Novit. 2283:1–20.
  2. Glasheen JW et McMahon TA (1996). A hydrodynamic model of locomotion in the Basilisk Lizard. Nature 380:340-342.
  3. 徐林森 et al (2013). 双足机器人水上行走机理研究及推进机构设计.《机器人》 35(3):257-262.
  4. Xu X et Norell MA (2004). A new troodontid dinosaur from China with avian-like sleeping posture. Nature 431:838-841.
The End

发布于2014-08-19,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红色皇后

科普爱好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