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毛狮王/译)在对抗癌症的基因战争中,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癌症基因组学副主任卢卡斯·沃特曼博士(Dr. Lukas Wartman)正身处战斗的中心。
卢卡斯·沃特曼博士从事白血病研究。图片来源:nytimes.com
他自己就曾患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简称ALL)。当所有的治疗方案都用尽之后,他的同事们只能将注意力放在了他的DNA与RNA上,希望能让卢卡斯生存下去。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数位研究者们殚精竭虑了数月之久。
2011年,卢卡斯被诊断患上ALL。这种疾病让他非常虚弱。当时没有人知道他是否能够撑过去。图片来源:David Frank/ The New York Times
但好在,这样的方法最终奏效了。
目前,沃特曼正在参与一项工作,致力于让DNA测序技术能面向更多的癌症病例。华盛顿大学的基因组研究所是与IBM合作的14个业界有名的癌症研究中心之一。利用计算机巨头IBM的沃森(Watson)人工智能系统,他们将患者的基因数据与癌症基因数据库、以及每一篇发表过的有关癌症遗传学的科学文献进行比对。这种曾经需要一个专家团队花费几小时甚至几天的工作现在只要几分钟就能搞透彻。沃特曼说:“我还没有见过已有什么与之类似的平台有这么大的力量——哪怕是发展中的平台也没有。”
三年过去,从癌症中幸存的卢卡斯目前正在于IBM合作,参与一项可能让更多像他一样的癌症患者受惠的工作。图片来源:forbes.com
在促成IBM沃森系统应用于医疗这件事上,14所高校的联合还只是巨大推力的一部分。一个月前,IBM宣布了与美敦力、强生、苹果公司的合作,并同时启动了一个新的拥有2000人的沃森医药业务部。而就在上周,它宣布了与苹果公司以及保险公司日本邮政的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改善城市退休老人的生活质量。
根据IBM5月5日的公告,沃森系统将会跻身DNA测序分析市场。而该市场已经有了诸如基础医学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电子医疗服务商NantHealth、医疗大数据技术公司FlatIron Health等多家企业。
鉴于由亿万富豪陈颂雄(Patrick Soon-Shiong)创办的公司NantHealth此前已经准备增加为患者DNA和蛋白质测序,并将数据与患者医疗记录进行联动分析的业务,IBM的业务将会更加专一——仅为已经测好癌症患者基因序列的机构提供分析服务。早先,IBM副总裁哈维谈到,许多这类机构会支付订购费用,尽管每笔交易所涉及的服务架构在交易签订的时候才确定。
沃森系统的前景在于它有希望革新基于遗传信息给药的固有决策方式——以前,由医生组成的“肿瘤委员会”会分析突变情况然后做决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林伯格癌症中心的主任诺曼·夏普利斯(Norman Sharpless)表示:“分子肿瘤委员会报告结果的方式既不能规模化,也不太完美。它很容易出错,当我们要做得更多,它就不奏效了。那将是需要沃森或者与之类似的系统的时候了。”
夏普利斯是个怀疑论者,最初他告诉那些使用沃森系统的大学“这不过是个玩玩《危险边缘》的电脑,它解决不了癌症。”(果壳编者注:2011年,沃森参加综艺节目《危险边缘》,在两次与人类选手战平后最终击败了人类选手。)
而现在,夏普利斯仍希望看到更多的证明系统有用的证据。他表示,自己会先观察那些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接受分析的患者(他们均同意进行临床试验),然后观察肿瘤委员会与沃森系统诊断一致的频率有多高。当然,这并不会向人们揭晓两者谁更正确——在根据基因挑药物这件事上,沃森系统可能比人做得更好,也可能比人更差。
IBM副总裁哈维称,别的团队也早已要求进行这样的研究,同时表示会在各个机构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匿名处理。他强调,数据属于提供它们的患者。
沃森进驻测试分析市场,对像卢卡斯一样的癌症患者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仍然需要时间来解答。图片来源:IBM
然而说到底,通过DNA测序来选择药物,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到患者?这依然是个大问题。固然有一些患者戏剧性地被救回来的案例,但这样的事情寥寥无几。再者,沃森系统的有效性也仍待证明。这项技术在冒着一种风险:它可能在没有被妥当研究的情况下就被采用了。虽然IBM公司能与如此多的机构进行合作是很了不起的事,虽然卢卡斯的意见举足轻重,但在医疗领域,沃森系统仍是个未经检验的技术。
卢卡斯自己也是证明即便治疗奏效也不一定完美的一个证据——他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后患上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意味着他新移植的骨髓和他的机体互相攻击对方。“在当下,大多数那样问题都变得易于控制了。”他说,“我是在全职工作没错,但我肯定无法100%地解决问题。”
那么,人与人工智能的合作又会怎么样?
(编辑:Ca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