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8
需用时 02:58
为什么暗黑势力非得是暗黑的?

(EM Zhang/编译)很容易会发现,在我们的文化中,颜色和情绪的联系十分紧密。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在皮克斯新推出的电影《头脑特工队》里,故事中的角色是人们的情绪,而这些角色的色调——红色是愤怒,蓝色是悲伤——让人觉得很贴切。

配色是不是一眼看上去就特别合适?图片来源:pixar.wikia.com

特别是红色;论及关联和引发情绪,红色是最强有力的颜色之一。足球运动员会会认为穿红衣服的对手更有实力,而且,一项研究发现穿红衣服的运动员的确更经常赢得比赛。盯着红色看似乎还能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在处理更需要关注细节的任务时,红色能提升人们的工作表现,而蓝色和绿色则更能激发创造力。红色还是一种性感的颜色——无论男女,都认为异性穿红色的时候更加吸引人。

比如这样的球衣。图片来源:1nildown2oneup.net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尽管这些联系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但它们是随机的武断的决定,还是来自文化之外,与我们的生理构造、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的原因呢?

我们身边的颜色并不是随机分布的;在我们体验这个世界时,我们把颜色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联系了起来。但红色是自然界中相对少见的一种颜色。某些水果,某些时候的小部分天空,还有血液,这些是红色的。当我们感到愤怒或尴尬时,我们的脸会变得更红(但在肤色较深的人身上较不明显)。

但是,这些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红色事物,似乎并不足以解释为何红色具有如此多样的内涵。此外,我们有理由认为,红色的这些含义更可能来自我们的生理构造:红色意味着性,激情,还有暴力——甚至对人类之外的一些动物来说也是这样。比如,在雄性山魈对决的时候,不那么红的一只会主动认输;猕猴在性展示时也会用到红色。然而,虽然箭毒蛙的颜色十分鲜艳,它们通常并不呈现出红色调——许多种类的箭毒蛙是绿色、黄色或蓝色的。这表明,与红色的这些联系似乎是灵长类特有的,在人类和山魈分家前就产生了。如果红色与情绪的联系是习得的,来自于在自然界中与激情和危险的联系,这种联系本该更为广泛,而且应该是跨物种的——比如说,所有有毒的动物都应该是红色的(对一些动物来说,红色的确是警示色,比如毒蛇,但是这条规律一点也不普适。)如果红色的确是灵长类动物交流时特有的警示色,那么看到红色时产生的联系很可能是先天的,然而也是武断产生的:换言之,本来有可能是另一种颜色在履行红色的功能。


似乎只有哺乳动物才将红色作为表达警示和性展示的颜色;上图左为猕猴,右图为发怒的山魈。下图为箭毒蛙。图片来源:Wikipedia

另一方面,明亮与黑暗的区别是色彩中最为原始、在视觉和情感上最有力的层面。而且,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情感与亮暗的联系似乎也更为清晰。这意味着,亮和暗对人类的意义很可能既是习得的,也是演化的——也就是说,我们可能生来就对亮暗有特定的反应,并通过自然界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进一步强化
 
黑暗很吓人,是因为它使我们无法使用我们的主要感官——视觉。因此,与灵长类将红色作为警示色不同,黑暗通常与负面事物相联系并不是武断的。如果一种语言只有两个用来形容颜色的词,这两个词一定是亮和暗。在一项实验中,人们被要求把屏幕上闪过的单词读出声。对不道德的词汇(比如“贪婪”)来说,如果它们是黑色的,人们在念出它们时要更快一些;但如果是道德的词汇(比如“诚实”),人们会更快地念出白色的词。这一过程发生得很快,以至于受试者根本来不及故意做出如上反应。这体现出受试者潜意识里更容易把道德和明亮联系在一起。

因此,在虚构作品和宗教中,光明和黑暗的运用都趋向于遵循它们与正邪的普遍联系,这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在不同的文化中,黑暗都与疾病、恐惧以及邪恶联系在一起;这或许来源于一直以来——至少对人类来说——晚上的世界都更加危险这一事实。这种联系也有少量例外,其中之一便是一些文化用白色来象征死亡,然而在这种用法中,白色可能更多地代表着纯洁和生命轮回的完成,而不是失去和悲伤。    

老鼠,一种通常在夜间活动,而且在能被看见时处境更危险的动物,就害怕光线,并且在黑暗中过得更舒服。如果老鼠也有宗教信仰的话,它们的上帝可能会说:“要有暗。”(编辑:Ent)

本文由 Nautilus 授权果壳网(guokr.com)编译发表,严禁转载。 

The End

发布于2015-10-0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Jim Davies

Jim Davies是卡尔顿大学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他也是该校认知科学学院想象力科学实验室主管。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