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7
需用时 06:47
自杀游戏又来了?被称为“新型蓝鲸”的Momo为什么让全世界颤抖

2018年8月,有外媒报道称近日阿根廷一名12岁女孩自杀,当地警方称原因或与“Momo游戏”有关。很多人反馈称,你给Momo的号码发送信息,对方会回复暴力图片,还会挑衅发信人做一些挑战。

此消息一出,全世界的网友都抖了三抖。自杀游戏,我们不是没见识过,Momo游戏也迅速被冠以“新版蓝鲸游戏”的名号。在中国,微博上已经有一些用户“以身试Mo”,并晒出截图。网警也发文警告大家——尤其是青少儿,远离此类游戏。

Momo是否真的是另一款自杀游戏尚未有论断,威力大小也尚不可知。但是我们的确应当对此类“游戏”保持警惕。至于原因,看完这篇关于“蓝鲸”事件的详细阐述,你就会明白。

近日,在多个国家社交网络风靡的自杀游戏“蓝鲸”的始作俑者之一,21岁的菲利普·布德金(Philipp Budeikin)终于落网,他被指控与至少十六名学生的自杀有关联。在审讯中,菲利普表示,自己的行为对整个社会是一种“清洗”。这个危险的游戏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篇文章会为你梳理事情的全貌。

“蓝鲸”游戏是什么?

“蓝鲸”是一款来自俄罗斯的游戏。2013年,菲利普用他网名(Filip Lis)的首字母F和号码末两位57,在网上创立了名为“F57”的自杀爱好者小组。此小组在2014年被封禁后,他就创造了“蓝鲸”。

图片来源:novayagazeta.ru

“蓝鲸”这一名称被指源于Lumen乐队的歌曲《Гореть》——这首歌中提到“巨大蓝鲸无法冲破渔网”的意象。也有媒体猜测来源于鲸的搁浅行为。这一游戏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游戏角色分为“引导者”和“玩家”两类。“引导者”与青少年通过网络沟通交流,诱导其加入游戏,成为“玩家”。50天内“玩家”完必须执行各种各样的自残任务,将成果图发送给“引导者”进入下一关卡,最终通过自杀来“赢得”游戏。

《Гореть》歌词。图片来源:Youtube.com

菲利普·布德金是什么人?

“蓝鲸游戏”创始者之一菲利普·布德金与母亲一起生活在莫斯科城郊。他小时候在学校留级,还修过惩教课程。离开学校至今,家中生计全靠母亲每天奔波维持。而菲利普沉迷于网络,和身边的人毫无交集。他在社交网络上化名Filip Lis(狐狸), 通过传播、讨论自杀的话题,吸引了无数寻求极端刺激的青少年眼球,并且成为了他们的“引领者”。即使落网,还有许多网络上的迷妹们给他邮寄情书。

但他并没有对追随者们抱以同样的好意。他声称自己是蓄意唆使这些年轻人自杀,他们死的时候很快乐,自己给予了他们其它人都给不了的东西——“温暖,理解和交流”。他也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对社会的“净化”,这些选择自杀的人对于社会没有任何价值,只会带来害处。

俄罗斯的新闻网站Lenta.ru于2016年5月采访了创立疑似自杀社群“鲸鱼海洋”的莫尔·基托夫(More Kitov),此人曾为菲利普的线上活动提供帮助。在莫尔的眼中,菲利普当时创建F57这样的网络群体和社区,其实只是为了赚取流量,达到吸引广告商付费投放的目的。

“蓝鲸”的影响力有多大?

“蓝鲸游戏”通过俄罗斯社交网站VK进行传播,最初于2016年5月第一次被媒体报导。2015年11月卧轨自杀的17岁女孩琳娜·派伦科娃(Rina Palenkova)可能是在这个游戏影响下的第一个自杀者。2017年2月26日,俄罗斯两位少女尤利亚·科斯坦蒂诺娃(Yulia Konstantinova) 和贝罗尼卡·沃尔科娃(Veronika Volkova)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区的一栋14层公寓跳下身亡。在社交网络VK页面上,尤利亚留下了“结束”的字样,并搭配了蓝鲸的图片。而贝罗尼卡在网上发布了她手臂用刀刻出鲸形象的照片。

巴西,英国,保加利亚,阿根廷、肯尼亚等国均有相关的青少年自杀报导。许多国家都已对全社会发出警告,让家长们注意这一可能造成恶劣后果的游戏。甚至在中国,一些模仿国外蓝鲸游戏成立的自杀QQ群也已被发现,其中一部分现已被腾讯查封。

“蓝鲸”为什么有效?

2015年11月到2016年4月中,俄罗斯全国共有130名青少年自杀。俄罗斯媒体《新报》(Novaya Gazeta)认为,其中至少80起自杀案件与社交网络VK上传播的自杀游戏有关。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蓝鲸”被病毒式的传播?菲利普这位21岁的心理学学生是怎么操控玩家的行为的?

Phillip Budekin。图片来源:unilad.co.uk

1. 筛选:

审讯中,菲利普承认,一开始游戏组织者就在筛选网络上的各种“自杀群组”下手,向成员散布各种和自杀相关的言论,吸引他们成为“蓝鲸游戏”的玩家。

如果网络上传播的游戏方法属实,那么“蓝鲸”游戏是在让玩家面对渐渐极端化的“挑战”同时做第二步筛选:找出那些最孤单的孩子。即使这些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反常(在身上刻字,改变社交网络状态,整天不和人说话,无休止地看恐怖电影),他们也没有引起身边任何人的警觉。这样已经和身边的社会脱节的青少年,即使没有“蓝鲸”,也可能是自杀这一行为的高发人群。

2. 模仿:

研究者大卫·菲利普斯(David Phillips)曾将人们对自杀者进行模仿的现象称为“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指歌德著作《少年维特之烦恼》面世后,导致当时欧洲近2000起模仿书中男主角进行的自杀现象)。20世纪80年代,他与同事发现当一起自杀事件被广泛报道之后,与之类似的自杀案例也会增加。这种现象也被叫做“自杀模仿”。

“蓝鲸”的玩家在VK上特定的群组中进行交流。由于同一群组内成员特征和交流内容的同质化,模仿成为了他们日常的活动之一。另一方面,50项挑战中的内容也包括看恐怖电影,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等一系列必须完成的模仿行为。一旦有组员通通过实施自杀“完成”游戏,得知消息的群组成员的自杀倾向可能因而增加。

3. 控制:

菲利普在审讯中说,他完全明白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这项“蓝鲸游戏”开始于2013年,当时他们用一些恐怖视频吸引VK上的年轻人加入群组进行聊天,然后在从交流中选出最容易受到心理控制的青少年。社交媒体使得年轻人通过几个“关键字”集合成群体,并且进行围绕主题的交流。他们对群体内的成员抱有高度的信任,相对来说也更加容易进行心理控制。

由于游戏任务包括睡眠剥夺与自残等行为,这些行为与玩家的自我厌恶相结合,会使本来精神层面就相对比较脆弱的青少年更加抑郁,进而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游戏中的最后10天,玩家必须每天早晨4:20起床,看恐怖电影,听指定的音乐,和幻想中的鲸鱼对话,并在身上用刀割出伤口,其实就是在一步一步被拉入最后的地狱。

图片来源:bloomberg L.P.

“蓝鲸”该为自杀负多少责任?

关于蓝鲸的报导迄今为止最骇人听闻的说法,是“导致130名青少年自杀”。但这一论断在专职验证新闻事实的网站snopes.com上如今仍然是“未被证实”的状态。

“蓝鲸”最早是被《新报》于2016年5月报道,内容中包括:“我们统计了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俄罗斯发生的130起青少年自杀案件,几乎所有当事人在网上都加入了同一个群组。”报道说,其中至少80名当事人与蓝鲸游戏有关。

然而也有媒体并不同意《新报》的报道。例如,Meduza网站称:《新报》的结论是,因为年轻人都参加了自杀群组,所以是这个自杀游戏夺走了他们的生命。但是归因的方式应该是:这些抑郁的青少年只是被包含自杀内容的小组所吸引,而并非因为这些群组才进行自杀。自由欧洲电台所做的一项调查也指出,没有任何一起自杀案件与这些网络群体有直接关联。

彭博“观点”专栏作者列昂尼德·贝肖茨基(Leonid Bershidsky)认为,将青少年自杀的责任全都推到“蓝鲸游戏”身上,忽略了造成游戏者自杀根源的社会因素。在他眼中,俄罗斯及其它前苏联国家都一样,自杀和苏联的解体,经济低迷导致青年人的未来惨淡有更大的关联。

图片来源:themoscowtimes.com

自杀是造成全球未成年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全世界青少年自杀率的前三名国家均出自中东欧/独联体地区: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联邦。来自俄罗斯总检察官办公室的数据表明,俄罗斯62%的青少年自杀与家庭矛盾及困境、与师生友人不睦、恐惧被大人施暴以以及他人冷漠无情这几项因素有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篇报告指出,如果国家经济震荡,或经历剧烈社会变革时,自杀人数往往上升,例如1987年至1994年间俄罗斯自杀人数就呈现上升态势(期间发生了苏联解体),之后国家政局稳定,自杀率数字才逐渐平缓。

2012年年龄标准化自杀率,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俄罗斯的部分。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各国有什么应对措施?

 “蓝鲸”在全球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年轻孩子的家长们尤其不安。许多国家的家长都给当地的教育部门打电话,询问如何应对这一游戏带来的影响。

俄罗斯的联邦保守党议员艾琳娜·米兹丽娜(Yelena Mizulina)要求国内检察院调查这些网络群体和自杀案件之间的联系。她认为菲利普被捕后,自杀案件的数量并没有显著的降低。国家杜马副主席伊琳娜·亚罗娃亚(Irina Yarovaya)则已经作出承诺,将会对诱惑唆使青年人自杀这一行为进行立法定罪。

同时,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都有关闭互联网或关闭部分网站的民众呼声。有社会运动参与者担心,大众对蓝鲸的焦虑将被政治家拿来当做关闭互联网通讯的由头。

南非的抑郁和焦虑组织(South Africa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Group)正在监控国内“蓝鲸”游戏的情况,并告知家长注意监控孩子上网的状态,如有问题可以拨打24小时热线联系该组织。

新加坡媒体则推荐家长在和孩子谈论焦虑、挫折与自杀话题是遵循“SPACE”原则:

S=Support,支持;P=Problem Solve,解决问题;A=Affirm,肯定;C=Cheer,鼓舞,E=Empower, 给孩子权力去做,去表达。图片来源:schoolbag.sg

法国国家教育部则在3月24日联系了各个区的教育总负责人,要求他们拿出实际解决方案。同时法国加莱警队也发出警告,让大家注意那些离群、自残的现象和人,当这些人能够接触互联网时则要尤其注意。警告中还标示,若唆使他人自杀者,将处最高五年徒刑,七万五千欧元罚款。

网络上还出现了一些自发的应对措施,比如和蓝鲸相反的“粉红鲸挑战”,是一项让玩家完成五十项积极任务的游戏,其内容包含:观看喜欢的电影,交新的朋友或帮助其他人等。

一些网友在劝告那些想要参加自杀群组的人。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那首被认为为Phillip Budeikin带来命名灵感的歌,开头是这样唱的:“如果我们说的话/没有人能听到/又为什么要奋力呼喊”。

我不知道在黑乎乎的深海里甩尾巴的时候,蓝鲸是不是会这么想。

但我们没有生活在深海里。

我们也不应该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在绝望深海中逃脱无门。

“蓝鲸”给不了他们真正的“解脱”,但真切的关心和爱或许可以。

(编辑:姜Zn)

信息来源:

  1. https://www.sott.net/article/346834-Online-suicide-game-Blue-Whale-Challenge-spreads-to-France
  2. https://www.schoolbag.sg/story/suicide-games-and-online-media-what-should-parents-do
  3. http://www.capetalk.co.za/articles/255733/caller-warns-against-bluewhale-suicide-game-targeting-app-music-targeting-teens
  4. https://www.bloomberg.com/view/articles/2017-04-25/why-the-russian-suicide-game-went-global
  5. https://saint-petersburg.ru/m/society/grachev/353694/
  6. http://www.unilad.co.uk/crime/man-who-invented-blue-whale-suicide-game-makes-sick-claim-about-his-victims/
  7. https://themoscowtimes.com/articles/suicide-watch-why-russian-teens-are-killing-themselves-53017
  8. http://www.bbc.com/news/world-39729819
  9. http://www.snopes.com/blue-whale-game-suicides-russia/
  10. https://www.unicef.org/publications/files/Progress_for_Children_-_No._10_EN_04272012.pdf
The End

发布于2017-05-1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canoealoha

社会学专业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