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6
需用时 03:28
大熊猫的蜗居时代

1864只野生大熊猫;375只圈养大熊猫;258万公顷野生大熊猫栖息地;67个有大熊猫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这是2015年2月,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1]

保护成绩斐然。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最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大熊猫的分级从“濒危(EN)”下调至“易危”(VU),受威胁等级下降一级【注】

结果喜人,却也暗藏着令人担忧的隐患。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欧阳志云小组,分析了过去四十年卫星记录的大熊猫栖息地数据和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在今天出版的《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Evolution)上,揭示了很多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却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因素。比如,增加到67处之多的大熊猫保护区。

新研究的结果显示,虽然野生大熊猫种群在数量方面有所增长,但是栖息地的碎片化等因素仍然长期威胁着大熊猫的种群[3]

研究中指出,已有的四次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考察中,所采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分析方法,以及采样面积并不一致。比如采样面积从第二次考察中的49个县扩大到了第四次考察的62个县中。换句话说,数量的增加可能仅仅是因为考察面积的增加[3]

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数据,欧阳志云小组标准化了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伐木业是对野生熊猫栖息地破坏最大的,直接减少并分割了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仅在1950年到1985年期间,大熊猫栖息地内就建立了25所国有伐木企业,有超过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被砍伐。

1976年到2013年间大熊猫栖息地面积(a)和被分割栖息地数量(b,蓝线),每块完整栖息地大小(b,红线)的变化。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大熊猫的栖息地在1976年到2001年之间减少了4.9%,但是在2001年到2013年之间增加了0.4%。尽管,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部分大熊猫的栖息地。同时,每块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在1976年到2001年之间减少了24%,在2001到2013年间只增长了1.8%。2001年之后栖息地的恢复并没有有效的弥补之前的损失,反而让留下的栖息地更加碎片化了[3]

1976到2013年期间,伐木业对于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红色越多,表明影响越严重。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新的分析结果也肯定了过去几十年来大熊猫保护措施起到的积极作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13年,全国陆续建立了67个熊猫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熊猫的栖息地到2013年就已经增长了33.3%。这些保护区有效的延缓了熊猫自然栖息地的减少,同时在栖息地的恢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6到2013年间,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c,红线),面积(c,蓝线),已经保护区内熊猫栖息地所占比例(d)都显著的增加了。

相应的,随着越来越多保护区的建立,人类活动对于熊猫的影响也在减少。 在1990到2000,以及2000到2010年间,保护区内的农业人口分别减少了52.7%和87.3%。因为人类活动的减少,竹林的砍伐,牧场的收割,还有采矿业活动都大幅减少。在1982到2000年间,熊猫栖息地范围内的人口虽然增加了13.5%,但是只有3.6%的栖息地内的熊猫受到影响,种群数量减少。

然而,研究结果也指出,现阶段,野生熊猫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栖息地的割裂和野生种群之间的孤立与隔离。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中发现的30个野生熊猫种群,被分割在6个不同的山地栖息地之间,其中有18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小于10只大熊猫。

造成这个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公路的建设。通常,野生熊猫不会生活在公路附近,这会打扰它们安静的日常生活。但是公路数量的增加以及保护区内游客数量的增加,却在一步步地将熊猫的栖息地切割成许多小块。长期下去,各个野生熊猫种群会因为缺乏基因层面的交流面临小种群的灭亡[3]

1976到2013年间在熊猫野外栖息地内公路数量的增加(b)。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2016年一篇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也得出过相似的结论。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计算出四川省五大山系野生大熊猫种群长期生存所需要的最小栖息地面积为114.7平方千米。栖息地小于这个面积,生活在里面的野生大熊猫种群就难以长期存活。彼此隔离的栖息地“孤岛”,让大熊猫小种群难以维持。除非减小栖息地的碎片化程度,否则即使让更多的大熊猫回归野外,也难以保障野生大熊猫种群的长期生存[4]

欧阳志云指出,打破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的趋势非常的重要,应该首先通过立法的手段,建立生态红线,严厉禁止开发红线内的保护区核心区域。这些区域对于维持野生熊猫的种群非常的重要。除此之外,还应在小的保护区之间建立有效的生态走廊,确保野生大熊猫能在不同保护区之间顺利迁移。

实验中呼吁的通过立法建立的熊猫自然保护区和不同保护区间的通道。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虽然“滚滚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可是,想真正确保野生熊猫种群的长期生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编辑:明天)

【注】
IUCN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环保组织。IUCN是关于世界上濒危物种灭绝风险的领导机构,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将物种受威胁程度分为绝灭、野外绝灭、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7个等级 [2]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2015年)http://www.forestry.gov.cn/main/58/content-743293.html
  2. IUCN 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 http://s3.amazonaws.com/iucnredlist-newcms/staging/public/attachments/3196/2001redlistcats_crit_chinese.pdf
  3. Xu et al., (2017) Nature Ecology&Evolution, DOI: 10.1038/s41559-017-0317-1
  4. 野生大熊猫种群最小生存面积被算出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9/c_129396590.htm
The End

发布于2017-11-2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没鹿角的乔巴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