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出门踏青时节。备上一套关于花、虫、鸟、兽的趣味知识文集,在接触大自然时,会获得更新鲜的体验!
最近就有这样一套图书,《我与大自然的奇妙相遇》在各大书店已经脱销。

《我与大自然的奇妙相遇》
目前只能在果壳商店买到全套,包含4本单册
发现昆虫丨追踪鸟类丨寻觅兽类丨观察植物
4本单册在各对应域中各有特色,几位一线科普作家,摒弃了知识点的罗列,用潺潺流水般的文字,呈现出自己亲眼目睹的自然景致。

书中大量图片和文字,要做到直观而有趣,是非常考验图书策划编辑的。

把图书护封展开,就能得到一张自然图集
这个设计可以说非常用心了
《我与大自然的奇妙相遇》从概念到成形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今天日历娘就请这套书的策划编辑来聊聊做书的故事。
初衷:用“对比”科普知识
鸵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了,不过在动物园有时还会看到一种长得有点“像”鸵鸟,但是个头较小的动物,据说是“澳洲鸵鸟”,其实它的名字叫做鸸鹋。鸵鸟和鸸鹋一个来自非洲,一个是澳洲的国鸟,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我的好友冷林蔚在一个科普杂志上连载的一系列关于外观相似动物的专栏《傻傻分不清》,反响很好。
受此启发,我们想策划这样一套书,每本书围绕一个主题,分别是哺乳动物、鸟类、昆虫、植物。

对比看起来很相似的物种,让读者以“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眼光认识身边常见的动植物。
从一开始,《我与大自然的奇妙相遇》的定位就是一套敲门砖。
我们抓住了几个关键词作为约稿准则:
#国内的物种
#国人的自然观
#语言文字要具有文学性
通过林蔚多方联络,我们先后找到了昆虫专家瀚海蓝月(冉浩)、植物手绘达人年高、猫盟创始人三北大猫(宋大昭)、鸟类专家北京小关(关翔宇)。
这就初步形成了《我与大自然的奇妙相遇》的四本书的文字作者团队。

配图:照片还是手绘?
既然是博物入门,当然要有大量图片与文字相呼应。照片还是手绘?我们选择了费时费力的后者。
通过作者的体验式描绘,能在字里行间制造出代入感,而博物插画显然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共400余幅博物画贯穿全套图书,4位画师用了水彩、彩铅、油画棒、圆珠笔等不同画材,为四本书带来了不同的风韵。
过程:两年磨一剑
文字+插画,4本书共计8位创作者,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却还牺牲业余时间来创作。
我们为每本书的文字作者、画师和编辑分别建群,每幅插画从主题到细节都需经过详细讨论才能定稿。
除了物种插画,画师们还加入了很多有趣的细节:动物的脚印、巢穴、粪便、食物……使动植物能更加直观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
足足一年半的时间,才收齐所有文稿画稿,每个细节的修订都经过反复地推敲和沟通。

除了内容的编校,还需要考虑什么样的版式能让图片与文字充分结合。
每一页都在考验着编辑与设计师们的眼力和创意。仔细阅读就能发现,插图出现在书中每一个角落都是精心安排的。
分割阅读节奏、辅助内容描述,这让《我与大自然的奇妙相遇》读起来更舒服也更有趣。



《我与大自然的奇妙相遇》目前在各大书店呈脱销之势,好在果壳商店还有一批存货!
戳下面传送门就能抢了!对了,全套仅售108元( 原价152元 ),更划算哦~

👇戳“原文”也能抢啦!手慢一点儿就要断货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