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2339
需用时 04:40
漆树和漆器:毒性与华丽在此交织

说起中国的英文名China,大家都知道其本意是瓷器,因为瓷器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代中国在欧洲的名片。讲到这个知识点的英语老师通常都会顺便讲一下日本的英文名Japan和它的本意——漆器

顾名思义,漆器就是那些刷了漆的器具,当然这里的漆指的是一些植物的天然产物——天然漆,并不包括现代工业合成的油漆。

能够产漆的植物主要集中在漆树科漆树属当中,这是一个成员数量比较少的类群,整个属大概有20种,呈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态势,并向东南亚和新热带区扩散。中国已经记录的种类有16种,其中6个是特有种。

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图片:Aomorikuma / wikimedia

有毒的产漆植物

漆树属植物都是木本,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三种类型都有,大部分种类具有奇数羽状复叶,少数为三出复叶。

漆树的叶。图片:Aomorikuma / wikimedia

漆树属植物的韧皮部通常会发育出发达的分泌结构,由一些管状细胞连接而成,并形成复杂的分支网络,这种复杂的网状分泌结构通常被称为漆汁道在其内部会产生一类粘稠的树脂,而这些粘稠物质就是前面提到的天然漆了。

今天的主角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因为分布广泛,资源充足,产漆量相对较高,故成为中国出产天然漆主要植物

漆树的果实。图片:Aomorikuma / wikimedia

漆树属名Toxicodendron的意思是“有毒的树木“,由两个希腊词汇τοξικός (toxikos有毒的)和 δένδρον (dendron树木)组成。天然漆的主要成分是漆酚,是儿茶酚的多种衍生物的混合物,占天然漆含量的50%~80%,其余成分包括蛋白质、多糖、胶质和水等。

漆树的毒性来自漆酚,通过皮肤接触就可造成过敏反应,引起皮肤红肿、丘疹甚至溃烂,如果误食则会造成呕吐、腹痛、昏迷等症状。漆酚导致过敏的反应原理尚不完全清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邻苯二酚类物质与人体蛋白特异性结合导致。对于漆树过敏的各种症状,目前也没有特效疗法,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减轻症状,更多地还是靠自身恢复。

腰果同属于漆树科,其壳亦有毒。图片:Eric Gaba / wikipedia

历史悠久的割漆

《庄子·人间世》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这是中国最早关于天然漆采集技法的记载。

传统天然漆采集叫做“割漆”,具体做法是在漆树的韧皮部上割出呈V型的两道伤口,深度达到木质部,在伤口连接的尖部插入浅碟状的容器(通常是贝壳等),收集伤口流出的树脂,再将其转入桶内,用油纸封口,带回后进行处理加工。割漆的时间很长,所以一般树上的伤口很难愈合,使用过一段时间后会被废弃,在其他部位继续制造新的伤口。

割漆是一门古老的行当。图片:sohu.com

割漆会对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且效率颇低,素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单纯依靠野生资源难以满足人们对漆的需求,因此20世纪80年代漆树的种植业得到了发展。当时漆树的主要栽培区在陕西省,栽培面积超过了9万公顷,全国各地筛选出各种优良漆树品种134个,其中还包括一个天然三倍体的高产品种‘大红袍’。

割漆留下的伤口,停止割漆之后也不会愈合。图片:不认识植物

但是重栽培、轻管理的漆树种植业很快就出现了萎缩,栽培漆树大量死亡,栽培面积不断萎缩。到21世纪初,栽培漆树的面积已不足80年代的一半;同时由于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又加深了对野生漆树的依赖和破坏——20世纪90年代还有超过4亿株的野生漆树,到2013年已不足2亿株。

为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从20世纪初人们就开始研究化学合成天然漆主要成分的方法,不过到目前为止,结果并不理想。考虑到化学合成方法成本高、工艺复杂和污染严重等问题,割漆依然是天然漆生产的主要手段

然而由于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同时割漆劳动强度大、收入相对较低,从事割漆工这个职业的人越来越少,漆树的野生资源破坏速度逐渐放缓。如今,人们在很多天然林区见到的,是满身伤口、已被废弃、但依然挺立的漆树。

←左右滑动查看→割漆工往往会爬上高处作业,他们的双手也常常会留下相应的痕迹。图片:read01.com

绝美漆器

收集到的天然漆,在晒干等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漆的颜色逐渐加深,被称为生漆,如果混入桐油等物质进一步反应,则形成熟漆

生漆的颜色一般为黑色,从“漆黑一片”这个词语就能看出来,《周礼注疏》也讲到“知漆是黑者,凡漆不言色者,皆黑”。生漆脱水干制形成干漆,在其中加水、松脂等物质之后重新形成粘稠的液体,就可以涂抹在器具表面,制作漆器了。如在其中兑入各种颜料,则可以使生漆具有不同的颜色。

混入了水和松节油的生漆。图片:CharlieHuang / wikipedia

尽管在英语中,日本的国名占据了漆器这个词,但说到漆器的制作,中国人并不比其他人晚。现在已经发掘出土的最早的漆器是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的一个朱漆木碗。

商代开始,中国漆器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73年河南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残片,就有在木胎上雕饰饕餮[tāo tiè]纹,并涂上朱、黑两色的漆。《说苑·反质》中有“舜释天下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的描述,被认为是对早期漆器制作的记载。汉代漆器数量众多,反映了当时漆器为人们普遍使用。

战国时代楚国的一具棺木,表面以漆绘有鸟和龙的图案。图片:PericlesofAthens / wikipedia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漆器制作向着富丽华贵的方向前进,金银平脱、螺钿、雕漆等制作费时、价格昂贵的技法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髹[xiū]饰录》这样记载漆器工艺技法的专门论著,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相关著作。

左上与右上分别为汉代漆碗和汉代漆盒,左下为明代漆器,右下为清代皇家镀金漆器。图片: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日本早期的漆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同时代还有人工种植野漆树的迹象。但是日本闻名于世的漆器工艺更多地还是在唐代开始逐渐由中国传入,并经日本工匠改良发展而来。

日本漆器所用生漆来源与中国不同,主要来自野漆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这个物种,其果实同时可以提取漆蜡,用于制作清漆和给器具抛光,因此日本漆器比起中国漆器又多了一份得天独厚的制作条件。

几乎与清代漆器同时期的日本漆器。图片:Anton biederwolf / wikimedia;Hanshiiti Photo Co.,Ltd. / wikipedia;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Daderot / wikimedia

漆树天生的防御机制给无数研究人员带来了痛苦和烦恼,因此每一位漆树研究者都希望自己有两大能力——第一在野外认识漆树,第二对漆树不过敏。本文作者恰好集这两个能力于一身,因此就成了帮助别人采样的最佳帮手。

不过,如果你只确定自己有第一个能力的话,尽量不要亲自去验证自己是否有第二个能力。因为一旦过敏,那份痛苦真的没有人能替你承受。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4年的第128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不认识植物

日历娘听你说

过敏,令我们在生活中处处小心翼翼。过敏带来的痛苦之一,就是不得不与那些含有过敏原的美食说bye bye。日历娘的一个朋友就对同为漆树科的芒果过敏。

你与你身边的人是否有过敏史呢?欢迎来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经历。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当岁月凝结成文明

当我遇见你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漆树科 开心果


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8-05-07,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