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日历
1961
需用时 03:55
今天讲一个海底的优质房源,遇上好脾气的房东,可真是不容易!

滨珊瑚属(Porites),可能是潜水时最常见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类珊瑚。它们的群体以块状居多,看起来就像海中岩石块一样,虽也有一些叶状、树枝状的群体,但比起珊瑚礁里的“小飞盘”石芝珊瑚或是“吹泡泡”的囊泡珊瑚,滨珊瑚真算不上有特色。非要说厉害的地方,就是有几种滨珊瑚的群体可以累积到特别大


奄美群岛里喜界岛的滨珊瑚,感受一下块头有多大。图片:興克樹さん / amamishimbun.co.jp

珊瑚世界里的大块头——本属的团块滨珊瑚P. lobata、澄黄滨珊瑚P. lutea等种类,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以日积月累,长到数十米的宽高。比如日本德岛县的浅海里,就有澄黄滨珊瑚长到了9米高,底部周长约31米,号称千年珊瑚。奄美群岛里喜界島周边海域里,也有不少百年以上历史的巨大滨珊瑚群体。


这个巨型滨珊瑚群体,长径超过10米,顶部被其他种珊瑚以及许多生物占据。图片:千野youko

今天,我们将以一种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的常见滨珊瑚种——团块滨珊瑚为题,走近发生在众多块状滨珊瑚身边的有趣生活。

淡泊的“大地色彩妆爱好者”

滨珊瑚属在世界范围内约有80余种。其中,团块滨珊瑚、澄黄滨珊瑚、梅氏滨珊瑚P. mayeri等等的群体形态都是块状,因此经常被统称为块状滨珊瑚;它们小时候太像了,根本无法在野外定种,因此很可能还有更多滨珊瑚种类没有被记录在册。


看起来就像海里大石头的滨珊瑚。图片:Russell Gilbert / flickr

滨珊瑚的体内富含共生藻,颜色多为浅黄、茶褐,简直就是彩妆里的“大地色系”,虽然也有一些暗紫色的颜色变异种群,但远不如珊瑚礁中的其它珊瑚(比如鹿角珊瑚)的颜色抢眼、丰富。


暗紫色的滨珊瑚。图片:千野youko

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完全没有主角相的滨珊瑚,对于珊瑚礁里许多小动物来说,极富魅力。

心宽体胖好房东 

在外租房,最怕什么?是简陋没有安全感的房子还是挑剔、动不动赶人的房东?在珊瑚礁池或是礁斜面上,长成大石头般的块状滨珊瑚可算是最和善友爱的房东了。


礁斜面以外水深突然变大,难以提供造礁珊瑚需要的充足阳光,因此就没有丰富的造礁珊瑚了。来源:鹿谷麻夕;汉化:千野youko


图片:千野youko

上图这一大块球状的滨珊瑚群体,是无数滨珊瑚虫经历数十年建造出来的大堡垒。这个直径一米有余的堡垒顶部入住了各种小租户,租户们在珊瑚较为疏松的骨骼上开垦出了一片小天地。


堡垒顶部的特写,砗磲、海胆甚至还有别的珊瑚都已经在滨珊瑚上安了家。图片:千野youko


把自己深深埋进珊瑚骨骼里安稳度日的砗磲。图片:千野youko

海胆、海螺的生物侵蚀,海水的物理侵蚀,让这些暴露在外的滨珊瑚石灰质骨骼和已经化为礁石的部分一样凹凸不平,制造出了无数小空间,给小珊瑚鱼、珊瑚蟹、珊瑚虾等提供了优质房源。


优质房源。图片:千野youko

前人建房后人乘凉”——滨珊瑚提供基础,海胆加工创造,珊瑚鱼入居——在有限的空间里提高空间复杂度的栖居链(inhabitation chain),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之一

花见花开的“海绵蛋糕” 

比起这些仗着房东心肠软大胆改房招户的租户们,色彩缤纷如开花一般的的大旋鳃虫Spirobranchus giganteus可以说是非常良心的。它们的入住不仅给滨珊瑚点缀了鲜亮的色彩,据说还能释放出化学物质,使喜吃珊瑚的棘冠海星对滨珊瑚难以下口。大旋鳃虫、羽毛管虫死后,它们建筑在滨珊瑚上的管状房间还会让给喜爱穴居的珊瑚蟹,后者将继承珊瑚保镖的工作。珊瑚蟹的职责是以暴力不合作态度挥舞大钳子去夹海星的管足。


珊瑚的保镖之一,大旋鳃虫。图片:千野youko

但即便有保镖在身,滨珊瑚还是挡不住海中造沙机——鹦嘴鱼。上图大旋鳃虫身边显得有些触目惊心的白痕就是鹦嘴鱼啃食后留下的痕迹。虽然团块滨珊瑚虫个体也就1mm左右,但它们的骨骼多孔疏松,其中紧密排列的珊瑚虫由组织层包裹表面。对于有着坚硬大板牙的鹦嘴鱼来说,看到了块状滨珊瑚,就仿佛看到了一大块多孔疏松的海绵蛋糕。鹦嘴鱼造沙的壮举就离不开滨珊瑚的贡献。<马尔代夫的白沙滩就是这么来的。戳这看> 

忠实可靠的气候记录员 

青睐大块滨珊瑚的不仅仅是鹦嘴鱼,还有科研人员。生长缓慢,逃过了棘冠海星,对白化有着一定的耐性,而且常见于太平洋—印度洋珊瑚礁,团块滨珊瑚可称得上是珊瑚研究者眼里上佳的实验对象。对他们来说,块头越大的块状滨珊瑚越是尽职地记录着当地的气候,骨子里埋着悠久岁月痕迹


研究人员钻取滨珊瑚骨骼,开展研究。图片:spf.org 

随着季节水温变化,块状滨珊瑚的骨骼生长密度会改变。研究者用钻孔取芯的方式取出滨珊瑚骨骼,用X射线摄影后,深浅纹路仿若古树的年轮,记录着珊瑚本身的骨骼生长速度、年龄、以及当地过去的水温、海水内无机物的变化等信息。东京大学地质科学研究者甚至在巨大的滨珊瑚里找到了1994~1997年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的记录。


年轮一般的滨珊瑚骨骼,也记录了地球地理的变化。图片:spf.org 

地球科学也需要这巨大的、百年甚至千年的滨珊瑚。它们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比如对鱼类的保育增殖有利)、生态价值(如防浪护岸)甚至科研价值等等远超人类认知。盗取砗磲是珊瑚礁被破坏的重要原因,这不仅会让我们失去珊瑚礁本身,还将带来一连串永久的损失。珊瑚礁里的精彩无穷尽,保护珊瑚,不该只是一句空泛的口号。


如果超大型珊瑚(雾)倒下了……绘图:翼狼Elang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3年的第234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千野youko。


喜欢捏泡泡纸?这个珊瑚会让你肥肠手痒……

薄雾般的精子,肉肉的小触手,珊瑚怎么这样!

深海美人红珊瑚,很少有人知道它真实的样貌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有萌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话想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来留言吧

日历娘今日头像

滨珊瑚科 澄黄滨珊瑚


本文来自果壳网,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17-08-22,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