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妇霜一用就闷痘,是没有“富贵命”吗
化妆品,安全第一,功效第二。一些用起来感觉过敏的、刺激的,小仙女们可能也就停用不回购了,但是爆款彩妆、大牌面霜上了脸,长几颗痘痘,是不是想忍忍算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化妆品致痘到底是不是只能看命。

贵妇护肤品,年轻人能用么?
之前的文章曾说过,“贵妇护肤品年轻人绝对不能用”这个说法并不科学,选择护肤品看的是肤质(和钱包)。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贵妇护肤品的配方是为熟龄肌设计的,质地偏油润厚重——毕竟年龄越大,皮脂腺分泌功能越弱,肤质也会比年轻时更干燥。
而现如今,95后、00后都已经用上了上千块的贵妇护肤霜,这在我青春时是简直不敢想的。等我到了现在“老男人”的阶段,终于可以整上贵妇霜(是的,专业皮肤学博士也会为奢侈品溢价埋单),但还长痘痘(是的,皮脂腺功能还是年轻状态)——我觉得小朋友们的脸能承受得了这样的荣恩吗?!

但是化妆品催出来的痘痘,到底是肥料太肥烧了庄稼?还是肥料太废毁了庄稼呢?
首先我们先找内部原因:不同肤质、年龄、性别,该匹配什么样的化妆品。如果贵妇霜非要用,同系列中选油皮适用的轻薄版本,可能致痘风险较低。
另外虽然防晒霜/隔离霜通常安全,但对于年轻、油性、易长粉刺的皮肤来说,最好的选择往往是水基的防晒。
彩妆上面亚洲人已经非常幸运,欧美人经常毛孔粗大得不行,二十几岁就开始卡粉,还流行浓妆厚底。虽然国外皮肤科专家对于痘痘肌是否应该继续上妆遮盖,赞成和反对的意见也是各半,但说能遮盖毛孔、色斑、皱纹的物质不干扰正常皮肤功能,我是不信的。
化妆品配方
现在我们开始找外部原因(先说自己不行主要是为了指责别人更不行):化妆品配方风险。
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的兔耳粉刺测试一直是标准测试模型,把化妆品封闭在兔耳上2~4周,看看有没有类似粉刺的皮损产生。因为兔耳皮肤比人脸更敏感,不一定兔子长痘人也长痘,对兔耳具有弱致粉刺的物质,可能对人脸是安全的。

致粉刺成分一般是可以直接促成角栓形成,比如会让皮脂凝固堵塞毛孔,而痤疮丙酸杆菌厌氧环境下更容易增多。如果痤疮丙酸杆菌、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肤菌群稳态被破坏,就容易产生炎症反应。(痤疮丙酸杆菌、马拉色菌正常数量是有好处的,过度减少和增加都会产生问题)
另外高GI饮食、胆固醇、雄激素、压力等,都可以激活皮脂腺功能,引发痘痘。
现在网上有很多app可以搜索化妆品成分,每种成分致粉刺的风险也有标注,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可以参考。
一般来说高风险的关键词包括:“硬脂酸”、“肉豆蔻”、“椰子油”、“可可脂”、“羊毛脂”、“月桂酸”等,可以适当避免使用。
如果懒得查懒得看,可以看标注“不含致粉刺成分”的标注即可。尤其对于非常容易起痘的人来说,小心驶得万年船也不会很夸张,痘痘影响心情是一把好手。
万一长痘了,怎么办
除了避免以外,如果长了痘痘该怎么办?
化妆品痤疮是指由化妆品引起的面部痤疮样皮疹,一般表现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等。《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有详细规定:发病前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皮损仅限于接触化妆品的部位,并在接触部位出现于毛孔一致的黑头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等。

使用化妆品后皮肤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所有可疑化妆品,特别是油性和粉质化妆品,并彻底清除皮肤上的化妆品残留物。后续治疗跟普通痘痘一样。
因为看病有时候很麻烦,大家在轻度痘痘时喜欢先自己搞搞,那我最后也说说能“治”痘痘的化妆品有哪些。
首先需要明确化妆品没有任何“治疗”功能,只有改善作用。我本人本科的时候狂长痘痘,至今留下些许冰凿样疤痕,当年试遍了所有痘痘用化妆品耽误了治疗,以至于刺激到我拿了皮肤科学的博士,血泪教训供参考。
临床数据评估低浓度的A醇/A醛、烟酰胺和乙醇酸等成分可能适用于轻中度痤疮,但化妆品并不比处方药的效果好,重度痤疮无论如何也是要看医生的。
另外神经酰胺、烟酰胺能有效减少干燥和皮肤刺激,改善口服异维甲酸治疗痤疮的皮肤干燥。

大多数宣称改善痤疮的化妆品可能会提高临床疗效。例如:
烟酰胺或醋酸锌等成分可以减少皮脂产生;
抗菌和抗炎类成分,如乳酸乙酯或植物鞘氨醇和烟酰胺或白藜芦醇等,可以加速痤疮的恢复;
A醇/乙醇酸或乳酸,可诱导粉刺溶解作用,也可促进局部药物吸收。
痤疮患者也建议使用有修护舒缓功能的保湿霜,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更多精彩内容

活儿姐
有哪些你一用就爆痘的护肤品?欢迎评论来吐槽!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