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壳亲子
3167
需用时 06:20
北京中考为减负“踢”出小四门,其它省市还会远吗?

北京中考为减负“踢”出小四门,其它省市还会远吗?

本文授权转载自:

鱼sir家长圈


这两年,有关小四门的中考讨论在家长圈热度很高,尤其是2023年北京发布了中考新政策后,取消小四门的传言就更多了。

直到今年,北京教育部才官宣落地了这件事:

2025年起,北京中考的计分科目减少至6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道德与法治(变为开卷)以及体育与健康。

原来的小四门不再计入中考总分,改为等级考试,以ABCD四个等级划分。


这件事对于我们广大家长来说,可以得到哪些提示呢?

是不是真的如网上部分博主所说的,给学生大大减负了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这个话题。


传说中的初中小四门,
到底是指哪些学科呢?


小四门这个词,流传最广的应该是北京中考的四门课:生物、化学、历史、地理。


这四门为什么要加个“小”字,就是因为它们单科分值是80分,低于语数英三门的100分。


不过我们看了下网上其他解读,发现小四门版本还挺多:


看来每个地区的中考都有自己的小四门。

我们把部分教育发达地区的中考科目做了汇总: 

综合来说,小四门并没有一个官方的定义,但家长们普遍把除了语数外体之外的中考科目,统称为小四门。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道法。至于怎么组合,就看当地中考的规定了。



别看这几门加了个小字,可过来人家长都告诉我们,一点不能放松。

它们单科虽然分数低,加起来分值占总分的比重却不低,非常拉成绩。



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身边朋友说:“语数英因为小学一直抓很紧,上了初中没太大问题,结果初中成绩被拉开,却是因为小四门。”


因此,进入初中后,很多家长把“小四门”也抓得异常紧,孩子们则不堪重负。

这次北京中考新政策把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改为等级考试,成绩不计入中考分数,考试科目总量直接从9门减少到5门。

对孩子们而言,新政似乎导向“减负”,但如果仔细分析,好像又有点把问题留给将来解决的味道。


如果真“放掉”小四门,
可能会给高中学习挖坑


我们看到网上有很多评论,说北京这一次改革是未来中考的风向标,其他省市也会慢慢跟上脚步。

这个其实不太好下定论。


因为在中考科目的问题上,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

一直以来,中考都是以市级为单位进行自主命题,每个省份的各个城市之间的录取模式、分数批改都有差异。

尽管2024年多数省市开始落地统一命题,但从目前进度看,要全面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要被网上的某些言论带偏了,觉得自己孩子马上也会迎来小四门的“免考”,因而对这些科目的学习掉以轻心。

我们建议,家长们还是更应该关注当地中考政策,按照当地情况来规划孩子的小初学习。

推荐关注:

👉当地人民政府官网
👉当地教育考试院官网
👉当地教育厅官网

我们再大胆试想一下,即使未来小四门都不计分?那孩子是不是真的可以“放掉”了呢?

这里,我们把眼光看得更远一点,把高考政策考虑进来,答案其实挺明显:
小四门的地位,特别是物理、历史、化学这三门反而更需被重视。

目前我们国家推行的新高考政策有两种情况:3+3模式和3+1+2模式

新高考的3+3就是:

第一个“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第二个“3”指的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浙江多一门技术),考生必须从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以赋分形式计入总成绩。



目前采用3+3模式的省市有: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

新高考的3+1+2就是: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各位家长可以参考下表,看看自己所在省份是哪种新高考模式。


不出什么意外的话,短期内后面加入的省份新高考模式都会是“3+1+2”。

既然如此,对于大部分省市的考生来说,物理和历史,二选一,决定了大学所报专业的文理科大方向。

而剩下的几门科目中,化学又比其它科目的“含金量”更高一些,原因如下。

理论上高考(3+1+2)可选的三科组合有12种,即:


但从各大省市高校实际的招生要求来看,很多专业都限定了选课要求。

👆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海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天津市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从这些表里,可以看到,没有科目要求的专业大约在45%左右,需要物理和化学两个科目的专业高达45%。

也就是说,如果不选物理、化学,可能就会被将近一半的专业拒之门外。想必家庭不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初中,对物理化学没有一定程度的学习,或者打好基础,也许不影响中考成绩,但到了高中可能就要“吃苦”了。


同理,如果是坚定选择文科的家庭,最起码,初中的历史就得好好学。



当前,理工科专业,物化生、物化地的组合覆盖范围最广,可报95%的专业。

所以,从学业的功利角度说,如果初中真的因为小四门不计入总分,就不好好对待这些科目,那到了高中,孩子们是不是相当于零基础学习呢?

如此,高中的学业压力该有多大?

所以,即使是已经取消小四门的北京考生,这些科目也不是说放就能放的。

从现行中高考政策出发,家长和孩子,其实比原来需要更早确定文理科倾向,提前为选科作准备。

小四门肯定不能都放掉,甚至有些科目还得重点攻克。


小学如何铺垫小四门,
才能从容不迫衔接初中?


中考高可能离大家还很远,我们也不必在孩子小学阶段就去预判好未来的文理科学习。

小学阶段的重点是,让孩子多维度去接触这些学科,从绘本、记录片、工具等中启发学习兴趣,避免直接上了初中就开始课本的学习。



这样,孩子们可以更早发现自己的学科兴趣,更早地积累学科素养,不至于到了初高中选科时匆忙做决定。

我们把这些“小四门”科目做个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 理科思维类:物理、化学
  • 博闻强记类:历史、地理、生物、道法、政治

理科思维类的科目,不用一下子上理论研究,更不要买本习题册去刷题,而是注重生活现象的观察,多让孩子去做些生活小实验。

博闻强记类的科目,更接近通识教育,和生活日常的关联也更大,对于小学阶段的娃来说,学习理解难度小,容易入门。

如果孩子对地图和旅行感兴趣,可以从地理开始;如果孩子喜欢听故事、看绘本,可以从历史开始;如果孩子对自然现象和动物植物感兴趣,可以从生物开始;道法则可以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


物理:

  • 利用工具:趣味小实验、3D实验等;
  • 纪录片:《我的牛顿教练》《爱因斯坦大脑的秘密》《神奇的费曼先生》《改变世界的方程式》等;
  • 书籍:《薛定谔的小猫》《物理世界奇遇记》《平行宇宙》《那些让人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迷人的材料》等。

👆《我的牛顿教练》

化学:

  • 利用工具:趣味小实验、3D实验等;

  • 纪录片:《门捷列夫很忙》《美丽化学》《超级元素的秘密》《化学有秘密》等;

  • 书籍:《化学超有趣》《化学与人类》《名侦探之化学探秘》《火焰中的秘密:没有方程式的化学书》等。

👆《门捷列夫很忙》

地理:

  • 利用工具:中国和世界地图、拼地图、地球仪等;
  • 纪录片:《航拍中国》《地球脉动》《地球的力量》《寰宇轨迹》等;
  • 书籍:《希利尔讲地理》《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这里是中国》《北斗地图册》《透过地理看历史》等。


👆《地球脉动》

历史:

  • 利用工具:中国历史长河图、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时间对照图、博物馆等;
  • 纪录片:《中国通史》《如果国宝会说话》《河西走廊》《西南联大》《世界历史》《大国崛起》等;
  • 书籍:《林汉达历史故事》《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希利尔讲世界历史》《全景中国史》《历史的温度》《少年读史记》等。

👆《如果国宝会说话》

生物:

  • 利用工具:人体模型、人体器官模型等;
  • 纪录片:《超级巴斯德》《生命的起源》《奇妙的生命》《细胞战场.人体微观世界》《肠子的小心思》《工作细胞》《人体的奥秘》等;
  • 书籍:《植物的战斗》《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生命的秘密》《身体的秘密》等。

👆《人体的奥秘》

政治、道法:

  • 利用工具:新闻联播等;
  • 纪录片:《创新中国》《大国外交》《大国崛起》《大国建造》《货币》等;

  • 杂志/书籍:《阳光少年报》《看见》《人民日报带你读时政》等。

👆《大国崛起》


作者丨鱼Sir家长圈(ID:fishsiredu),《自驱娃养成手册》原创团队,主理人鱼Sir,一位爱评测/码字的人类高质量二宝爸,致力于让家长们买得对,用得好,花得少!

本文审核专家丨徐志伟,全国TOP10重点中学校外科技辅导员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24-09-23,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果壳亲子

果壳亲子官方帐号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