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人
999
需用时 01:59
信托都保不住?许家印77亿资产清零,富豪圈“藏钱游戏”彻底凉凉

许家印用来保命的钱,却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期,财经圈彻底炸开了锅。香港高等法院9月作出重磅判决,将许家印家族名下价值77亿美元的信托资产全部冻结,并纳入恒大清盘范围。

信托,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资产隔离工具。很多富人会把钱、房产或股票转入信托,以家人或子女为受益人。一旦生效,哪怕公司破产,信托里的钱也动不了。

正因如此,信托一直被视作富豪们的“避风港”。可偏偏到了许家印这里,这个原本最稳妥的藏钱手段,却彻底失灵了。

作为恒大的创始人,许家印凭着一股拼劲和胆识闯进房地产行业,从一个钢铁厂的小销售员一路做到全国首富。那个年代,房地产高歌猛进,许家印成了无数人眼中的财富神话。

但高杠杆、高负债、高扩张的“三高模式”,让许家印在尝尽荣耀的同时,也埋下了高达2万多亿元的债务炸弹。楼市骤然转冷,恒大的现金流很快撑不住,庞大的帝国开始崩塌。

面对不断扩大的窟窿,许家印并没有如实向银行报告财务状况,而是选择“另辟蹊径”,押注当时最火的行业,试图扭转乾坤。

他敏锐地捕捉到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强力支持,以“买买买”策略激进跨界新能源车,3年内投资了近500亿,从电池、电机到整车研发,恒大几乎是用烧钱在堆进度。

许家印曾豪言,要在全国布局十几座基座,规划产能超500万辆。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技术迟迟没有突破,量产始终落不了地,仅交付了3200辆车后就彻底崩盘。

不甘心就此止步,许家印又把目光投向了同样火热的大健康产业,试图打造第二个“千亿级业务”。他砸下数百亿布局“恒大养生谷”,兴建养老公寓,还高调宣布与多家三甲医院合作。

看着大健康行业确实赚了一些钱,许家印暂时松了口气,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恒大的窟窿实在太大,这些收入终究只是杯水车薪,远远填不平亏空。

眼见颓势已无法挽回,许家印开始动起歪脑筋。为了维持表面的繁荣,他在恒大的账目里虚增收入,造假规模累计高达5600亿元。

与此同时,他悄悄将77亿美元的资产转入离岸信托,按5%的年利率计算,一年的收益就达到3亿,足够让家人一辈子衣食无忧。可这种带有欺诈性质的转移,违背了信托的真实性原则。

更离谱的是,许家印还和妻子上演了一出“技术性离婚”的好戏。表面上分道扬镳,实际上早已通过复杂的股权和离岸账户,把大部分资产转到了丁玉梅名下。丁玉梅拿着这笔钱,在伦敦买下整整33套公寓,那一刻,许家印或许真以为自己找到了安全出口。

可他忘记了,法律并不会为“钻空子”开口子,这场转移游戏最终被彻底揭穿。他以为万无一失的保险箱,最后不但没保住钱,反而成了他违法转移资产的证据。

这件事也给不少富豪敲响了警钟。在他们的圈子里,设立信托是最稳妥的避险手段。但许家印的结局证明,当财富建立在侥幸和投机之上,再精密的设计也终将失灵,保命符最后只会变成催命符。

The End

发布于2025-10-13,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果壳

果壳网官方帐号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