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发现,大熊猫选择栖息地雌雄有别。雄性大熊猫活跃区域广阔;雌性大熊猫则偏爱呆在海拔较高的针叶林和混合林,这里地势陡峭,多有洞穴,竹林密布,适合养育幼仔。这个发现有助于保护野生大熊猫。同时,放养大熊猫回归野外时,栖息地考量可以更加有针对性。
大熊猫一般呆在海拔1500米,有丰富食物资源(竹子)分布的树林中。海拔再高些,竹林稀少,不适宜大熊猫生存;更低的地区也不宜停留,那里是人类的天下。
中科院北京动物研究所的魏辅文和齐敦武等研究员在中国南部凉山山区研究野生大熊猫的生态时发现,大熊猫的栖息地选择有性别差异,这些特点直到最近才引起人们关注。
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都喜欢呆在海拔较高且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不过雌性比雄性更挑剔。雌性大熊猫喜欢在高纬度针叶林和混合林活动,偶尔也涉足被砍伐过的森林。她们喜欢倾斜度在10至20度的山坡,这些区域是哺育下一代的良好场所。
雌性大熊猫挑选巢址非常考究,她们总是选择树龄超过200年的大型针叶林筑巢。这表示,大熊猫的巢穴可能只是集中分布于人们记录下的区域。雄性大熊猫则奔放了许多,他们漫步于广阔的区域,同许多雌性的栖息地都有重叠。
研究人员认为,了解这种性别差异后,人们在保持大熊猫种群数量、保护野生大熊猫时,会引入新的思路。不过,这种差异也表明雌性大熊猫可选择的栖息地比雄性大熊猫少;人类砍伐森林对雌性大熊猫造成的影响更大。人们将大熊猫放归野外时,也需要考虑到性别造成的栖息地差异。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人类铺设的道路并没有对大熊猫的活动造成太大影响。人们总能在那些伐木后被废弃的小径旁见到大熊猫美眉,这些区域往往有道路交错分布。雄性大熊猫的栖息地则更是靠近车来车往的道路旁,这可能是由于他们通常需要走很远的距离才能找到异性。
多走路才能寻到归属,♂大熊猫,一路走好!
刊物: | BBC 自然新闻,2011年7月15日 |
---|---|
导读者: | MyEmily |
原文: | 请看这里 |
图片来源: | www.bbc.co.uk |
(果壳环球科技观光团微博 http://t.sina.com.cn/guokrdig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