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0
需用时 06:01
我们从未离开——儿时的变形金刚朋友

变形金刚玩具初入中国

变形金刚玩具刚刚进入中国时,以其不菲的价格在孩子们当中成为了富裕的象征。当时的我们当然不知道什么G1、G2,只觉得那些可以经过简单折叠就可以变形成为飞机和汽车的机器人模型比之前所见过的玩具高级太多了。

在G1(初代变形金刚玩具)出现之前,华北地区儿童的玩具还停留在铁皮青蛙、发条汽车的水平。经济困难的家庭,连这些都买不起,孩子们玩的都是铁环、木头手枪之类的。变形金刚的出现,不但是玩具的工艺、玩法、概念的一次大升级,也给大部分孩子普及了“周边”的概念——玩具还可以跟动画片如此紧密地关联在一起。

初代的变形金刚玩具是以TV动画版和1986年的《变形金刚:大电影》为原型制作的。现在看来,这些玩具做工粗糙,面目呆板;尽管如此,这些带着无尽回忆的老朋友依旧是收藏者们心目中的殿堂级产品。在80年代,许多孩子都有至少一个变形金刚,它们都是G1中的产品,因此许多人成年以后,产生了收集G1弥补童年遗憾的想法,谁知这一来掉入了无底深渊——G1产品不但价格不菲,且数量庞大,达数百款之多。

除了TV动画版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擎天柱、威震天、红蜘蛛、铁皮等形象外,G1还包含了恐龙系列、五面怪等中后期角色。原作中的大型组合机械在G1中并不能真的合体(后经作者查证,G1的部分合体金刚是可以合体的,编者按),但每一个都可以单独变形,已经足以令当时的孩子们疯狂了。对于国内的少年们来说,G1中较少为人所知的恐怕是几个人形玩具(地球人变形什么的最可怕了)和“魔力神球”这款超级计算机了。因为不能变形,“魔力神球”并不受欢迎,是地道的纯收藏品,只发布了1000多个。当时还有个传闻,说还有一台更坑爹的模型叫“能量块”,惜未得见。若真的存在,不知道谁会去买这东西。

/gkimage/0c/g1/n6/0cg1n6.png

坑人的魔力神球,这货是变形金刚吗?Oh No


建立在G1之上的变形金刚社交网络

笔者幼年家境贫寒,连动画片都是在别人家蹭的,更别提玩具周边了。获得的第一台变形金刚是“钢索”,由一位阔亲戚所赠,当时已是80年代后期。因为是仅有的一台变形金刚玩具,笔者当时对钢索顿时变得钟爱有加,顺带连其他恐龙也爱屋及乌了,其实人家是喜欢速度型的机器人来的。那台“钢索”早已下落不明,但其手感尺寸还都记忆犹新。那是一台罕见的电镀型机器人,身上许多部件是金色的,并配有两三件可替换的武器,十分高级;入手之后,笔者的社会地位迅速上升,凭此物频频出没儿童界上层社会的社交场所。

/gkimage/hk/mg/5r/hkmg5r.png

一位网友出售的G1恐龙全家福,一千元左右


G1的变形步骤十分简单。二十多年后,笔者获得了一台大师级擎天柱,这家伙需要鼓捣将近20分钟才能变形一次,相比之下,当时的“钢索”真是简单粗暴,伴着男孩子们熟悉的“KiKiKuKuKaKa”口技便可同步完成。变形简单的代价就是还原度低。G1中被复刻最多的大概是大黄蜂,算上狂派大黄蜂共有四五款;尽管复刻了这么多次,大黄蜂的变形还是最朴素的:四肢折叠,头部缩起。笔者所见过的G1实物并不甚多,印象中还原度最高的当属机器狗。这家伙可变形为一盘磁带,非常逼真,大概是因为在80年代这是最不高科技的变形形态了吧。

/gkimage/u5/ay/ta/u5ayta.png

超逼真的可变磁带的机器狗哟!什么,被妈妈拿去听了?Oh No


G1的时代对为数不少的80后意味着“在贫穷而愉快的童年用羡慕的目光看别的孩子玩”。多数孩子当时都只有一到两台变形金刚,所谓收集根本谈不上。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种类似于web2.0的原始交互形式——大家带着各自的变形金刚出来玩RPG。这种形式在笔者当年所在的二级城市非常风靡,每逢春秋放学后,胡同口、路灯下皆可见拼场子玩变形金刚的孩子。由于博派远较狂派数量占优,每一发生争端,彼时在一旁扛着双卡录音机跳霹雳的父亲大人们就会前来劝架,蔚为壮观。


洋画——穷人的法拉利

还有很多孩子手里一台都没有,羞于参与这种上等人的社交。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社交方式,即G1之外的其他变形金刚玩具。

流传最广的周边——若这盗版货勉强算得上周边的话——是洋画。此物又称洋片,大江南北俱可见,风靡一时。随着时代变迁,陆续有变形金刚、圣斗士等内容相继出现,这里单说变形金刚。

当时洋画的来源有两个:买,赌。当然,抢也算一种,不过笔者通常都是扮演被抢的角色。若说买,商场合作社里卖的都是成版的,实在买不起。只好先去找朋友蹭来两张,作为本金,去挑战三街四巷。那时候规矩十分复杂,已经记不清了。基本的手法有扇、打、扣、翻,有些是禁手,不能轻易使用,颇似练武的划拿崩把压拨挑盖打扎。

规则上,大致有两部分:

一是阵营:你拿着狂派的洋画,就是狂派的人,只能跟博派的打,最后往往演变为狂派和博派(坏蛋和好人)谁更好谁更厉害的辩论大赛,再不然就是老拳相向。从规则逻辑上讲,孩子毕竟是孩子,想出来的东西也就那个程度——尽管在阵营上避免了同派相搏,却经常出现关公战秦琼的场面,盖因为当时没有youtube,电视一集没看上就再也补不上了,又没有“赛博坦国家地理”之类的玩意儿,所以孩子们的变形金刚历史知识都是支离破碎的。

二是战斗力。最开始并没有统一的战斗力数值标准,都是靠“公论”。例如红蜘蛛、铁皮、狂飙、天火这些是比较强的,声波、救护车肯定是比较弱的。擎天柱和威震天的强弱如何,已经记不清楚,但是想来会是有争议的角色吧。不过当时也没几个孩子能拿得出这两张罢了。

/gkimage/mn/kx/a9/mnkxa9.png

战斗力最强的“首领”系列整版,逆天之物。换一兆亿张!Oh NO


后来出现了“官方战斗力数值”。其实就是洋画背面所写的“1张可换xxxxxxxxxxxxx张”字样。通常来说当然是越强的变形金刚能换得越多,但即便是智力发育未完全的我们也十分清楚,没有地方真的换得到那么多张,所以那些数字除了帮助孩子们认识百万以后的位数,唯一的作用就是当作战斗力数值的评估。其实笔者认为那东西应该算是背书合同的一种,不过学界并不支持此观点。

打到战斗后期,战斗力数值基本就被忽略不计了,连阵营也可有可无,只剩那“扇、打、扣、翻”的物理攻击来夺取对方的洋画为最终目的,只不过在赢完之后,凭借战斗力数值,按照阵营,双方可换回自己想要的洋画。这套“找NPC领取初始卡片、综合阵营和战斗力作战、双方抽取卡片、收集更多的卡片”的逻辑,后来被日本人学去,当作小游戏做在了《最终幻想8》里面。变形金刚火过之后,洋画日渐式微,即使有人玩,也没有人按照变形金刚那么复杂的规则来了,后辈不懂规矩,皆是江湖大乱道,让我们这些前辈啧啧摇首,喟然长叹。


其他周边

另一种能否算得上周边同样十分有争议的玩意儿就是纸工变形金刚。笔者曾与北京滨河公园(今天宁寺桥西南)购得一套威震天。回到家中,按实线剪开,虚线以小刀轻划后折弯,梯形处用胶水粘贴,渐渐成型,令笔者欣喜若狂。要知道,对于一个唯一的实体变形金刚(当时尚未入手)都是亲戚所赠的孩子来说,能花几毛钱加点浆糊就能玩到变形金刚,简直是福音。在做完的威震天立起来时,似有云开雾散,圣钟十鸣,天使歌唱。

那个纸制威震天设计十分精巧,不但面数多,还真的可以变形成为一把全尺寸手枪。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在拥有了一台变形金刚的同时又拥有了一把手枪,这不是得乐出鼻涕泡来的事情吗!(这大概也是各版威震天都比擎天柱贵的原因。)其中旋转的机关至今记忆犹新,先卷一个圆柱,两端施十数刀,分别剪成花瓣形按平,成为转轴,实在巧妙。此种乐趣,非花银子可买也。

/gkimage/1g/ob/pt/1gobpt.png

这本书里有9张变形金刚图纸,其中还有一张是地球人,Oh NO


还有一种纯DIY的红蜘蛛,不知道还有人记得否。大概做法是取作业本纸页数张,皆裁正方形,对折后两边向角平分线再折,之后翻起剩余的角,形成一个三角形;以类似手法折梯形和正方形若干,拼插而成。变形只需一步:向后一翻,裆部即变为头部,十分方便。后人有用纸搓为两三毫米直径的卷筒,粘在翅膀上以为火炮,其实不伦不类,此皆江湖不同门派,不足为奇。

到了九十年代初,变形金刚已经不是唯一可以变形的机器人动画,相应的玩具也层出不穷。变形金刚后续作品引入中国较晚,《野兽战争》(《超能勇士》/《猛兽侠》)更是快到二十一世纪才播出,对应的玩具也姗姗来迟。玩过G1和短命的G2的孩子们渐渐长大,开始关心女孩子们的花裙子,也不再聚在一起辩论搏击、kukukaka了。玩具方面,国内可见部分G2,和不知真伪的头领战士玩具(即“我来组成头部”那个)的广告,其实体产品一直没能玩到,很是遗憾。还有一些不知什么途径流入国内的TAKARA产品,包括结构精巧的变形金刚扭蛋,但已不是时代的主流。尽管高科技不遗余力地介入,变形金刚的眼睛能亮了,有些还能说话了,汽车带发条了,擎天柱终于有了集装箱,但不可改变的是,变形金刚玩具从玩具变成收藏品的过程已经默默地开始了。



更多机器传奇,请访问 “变形金刚” 专题

The End

发布于2011-07-20,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囧叔

专栏作者,互联网产品经理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