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6
需用时 04:19
可乐+曼妥思,同食撑死人?

流言: 曼妥思+可乐放一起能产生非常震撼而且迷人的井喷现象。据专家介绍,这是因为曼妥思含有一种叫做阿拉伯胶的化学物质,它遇到含碳酸盐成分的可乐后,使水分子的表面张力更易被突破,会以惊人的速度释放更多二氧化碳,由于反应剧烈,产生的气体让可乐喷出很高。因为同样的原因,如果曼妥思和可乐一起在胃里相遇,会把胃给撑破,很危险!

/gkimage/g5/0s/fe/g50sfe.png

真相: 阿拉伯胶(Gum arabic)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树胶,取自两种金合欢属(Acacia)树木的汁液。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被人类利用的树胶,古埃及人曾用阿拉伯胶来黏合木乃伊身上的亚麻布。这种胶是水溶性的,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常常被用作饮料的乳化剂,糖果或巧克力的糖衣。

曼妥思的成分中就有阿拉伯胶,这种物质与可乐喷泉有什么关系?

这得从可乐中的气体说起。

可乐为什么会冒泡?

如何能让可乐从瓶里喷出来?其实很简单,摇一摇就好了。大家在生活中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小心摇过的可乐打开瓶盖后会马上喷出来;如果故意猛烈摇动,它可以喷出来好多。

可乐能够喷出来,靠的就是其中的气体——二氧化碳,而这种气体溶于水是遵循亨利定律(Henry's law)的。所谓亨利定律,指的是在一定温度时,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这种气体的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说,为了让汽水里的气足够多,必须保证瓶内二氧化碳产生的压力足够大。在汽水的生产过程中,工厂会利用高压装置往水里添加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并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灌入饮料瓶中时,一部分二氧化碳会从汽水中溢出,但因为瓶子是封口的,气体出不去,于是瓶内压力比较高,汽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也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当瓶盖突然打开的时候,瓶内气压迅速变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低了。于是此时汽水中的碳酸就是过饱和的状态,而过饱和的碳酸会自发分解出二氧化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喝到有气的水,汽水为什么会不停的冒泡。

气泡的出现类似于空气中水汽的凝结,是一种成核作用,是需要凝结核的。如果你仔细观察过汽水,会发现气泡产生的位置往往固定不动。这些固定的位置可能是杯子上的瑕疵(例如微小的裂缝或是突起),或者是饮料中的杂质,它们被称作起泡点或是成核位置。成核作用是需要能量的:水中本身并没有供气泡容身的空腔,新产生的气体必须打破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挤出一块空间来才能形成气泡。当水中有凝结核时,形成气泡需要的能量就小得多。气泡们也爱偷懒,所以它们几乎都会在固定位置出现。

汽水剧烈摇晃后再打开瓶盖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实也是因为类似的原理:摇动使饮料瓶中的气体和液体发生了混合,使气体包裹在液体内产生了气泡,瓶盖打开后这些气泡就作为凝结核,促进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泡的产生——于是就从瓶口喷了出来。要验证这种说法很简单,摇晃一瓶汽水,但不要马上打开瓶盖,等过了足够长时间,瓶中的气泡都自然消失了再开盖,绝对不会喷。

有没有阿拉伯胶,可乐都能喷得高

往可乐里加入曼妥思,就相当于加入了大量的起泡点。这种糖看起来表面光滑,但在显微镜下却像是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密集地布满了突起和小坑。这也难怪大量的气泡会在曼妥思的表面产生了。

/gkimage/wy/7y/o0/wy7yo0.png

【用显微镜观察曼妥思的表面,这是有多么粗糙啊!(a)、(c)是薄荷味儿的,(b)、(d)是水果味儿的。图片来自于文献[2]。】

也许看到这里,亲爱的读者会问:你仅仅解释了曼妥思凹凸不平的表面会产生气泡,但无法排除阿拉伯胶可能会与汽水反应而产生气泡啊!

其实,早有人想到的这个问题。著名的《流言终结者》里曾有实验,直接往可乐里加入纯的阿拉伯胶,完全无法产生那眩目的可乐喷泉。

不只是电视节目关注这个话题,科学家也对可乐喷泉的形成原因有浓厚的兴趣。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唐亚·科菲(Tonya Coffey)做过一项非常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可乐喷泉的形成机理。她尝试往不同种类的可乐里加入不同的物质(例如不同口味的曼妥思、糖、盐以及沙子),试图找出能喷得最高的组合。另外,她还检验了反应前后可乐的化学成分,发现可乐中只是气体变少了,其它的属性差异不大。

有了这么多事实,我们能够确认,阿拉伯胶在可乐喷泉这事儿上没帮上什么忙。

既然这样,那除了曼妥思,其它表面粗糙的物质应该也可以让可乐喷吧?没错,就是这样!请看《果壳厨房:方糖制造的可乐喷泉》。

【方糖是用细砂糖为原料压制成的方块状糖,表面非常的粗糙。如果你一定要吐槽视频里可乐为什么喷得这么低,请携带大瓶可乐以及曼妥思若干来果壳网办公室。】

“曼妥思+可乐”会吃死人?

既然曼妥思能制造可乐喷泉,那万一它们在胃里相遇了,岂不是要把胃给胀破?

表面上看,这个推测很符合逻辑。所以网上就有这样的传闻:“巴西一小子吃了一大堆曼妥思又喝了很多可乐,结果他撑死了。”

果壳网谣言调查员查证了一大堆信息之后发现,这个冷极了的谣言居然是个“70后”,在1979年就开始传播了。而它脱胎于一个更古老的谣言——1950年代就流传的“跳跳糖和可乐同食会造成二氧化碳过多而撑死人”。但无论是哪一个,都是无头的谣言,并没有这样一个小孩如此悲惨而无厘头地死去。

可乐如果和完整的曼妥思在嘴巴里相遇,倒真的会产生不少气体,让人喷出来。但可乐进入胃部的过程中大量的气体会溢出(于是你打嗝了),剩下的那些二氧化碳即使再遇到曼妥思也难以产生“可乐喷泉”。《流言终结者》做过实验(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这里观看),如果把可乐倒进猪肚后再放进曼妥思,猪肚并不会膨胀得特别厉害,胀破更未发生。所以,就算它们在胃里相遇,也不会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如果不信,来看看果壳网著名编辑灯泡哥的“舍身”实验吧!他会告诉你,吞下曼妥思后喝下大量的可乐,啥事也不会发生。

 

结论:谣言破解。 是曼妥思粗糙的表面让可乐中的气体加速溢出,形成了“喷泉”,而与阿拉伯胶无关。至于可乐与曼妥思同食,是不会撑死人的。

对了,忘了告诉大家如何才能制造一个最高的可乐喷泉。唐亚·科菲经过大量实验后发现,相同情况下水果味儿的曼妥思和健怡可乐的组合能喷得最高。所以,选择一大瓶健怡可乐,往里面扔一堆水果味儿的曼妥思,等着看好戏把!
 

参考文献:

[1] http://gb.weather.gov.hk/education/edu06nature/ele_bubble_c.htm
[2] Diet Coke and Mentos: What is really behind this physical reaction? Tonya Shea Coffey.
[3] Am. J. Phys. 76 (6), June 2008: 551-557.
[4] http://www.snopes.com/horrors/freakish/mentos.asp
The End

发布于2011-08-25,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花落成蚀

果壳谣言粉碎机编辑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