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
需用时 03:17
手把手教你用社交网站判断性格

经验说:人们喜欢在网上伪装自己。

实验说:从社交网站上可以比较准确地洞察一个人性格的某些方面。

还在犹豫是否应该勾搭某个素昧平生的姑娘,却担心她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型?还在苦苦寻觅一款脚踏实地尽心尽责的男子,却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无从下手?心理学研究发现,越来越风行的社交网站,是判断人性格的好帮手。Ta的一言一行,嬉笑怒骂,都可以成为性格的解锁工具。

真实性格还是虚假面具?

要想放心地从社交网站窥探人性,首先得问问,人们在网络上展露的性格是否是他们真实的一面。德国美因茨大学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招募了该国社交网站上的236名网民,试图探讨他们在社交网站上的形象,究竟有几分真假虚实[1]。

/gkimage/2o/3z/yv/2o3zyv.png

心理学家们认为,我们错综复杂的性格,可分为5个相互独立的维度。这样的人格理论被称为“大五人格”[2]。

研究者将参与者自己和熟人对他们用“大五人格量表”做出的评价进行了汇总并加权,作为实际人格。参与者还对理想中的自我进行描述,作为理想人格。此外,一些研究助理通过对参与者的社交网站主页的分析对他们的人格做出判断。

研究者将比对三种结果发现,研究助理推断出的人格与参与者实际的人格高度一致,但不能反映参与者伪装的理想人格。也就是说,社交网站的确能反映人们的真实性格。他们的推测在外向性、开放性这两方面尤为准确,但对神经质不尽人意。

哪些人使用社交网站?

为了了解社交网站的使用人群及其特点,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研究者对澳大利亚网友的情况进行了在线调查[3]。调查范围不仅有使用者的“大五人格”、自恋、害羞和寂寞程度,还包括他们使用社交网站的频率和习惯。

研究者首先对比了使用和不使用社交网站的用户,发现经常使用 Facebook 的人,更加外向、自恋,更爱展露自己,但是家庭生活却比较寂寞。而那些对 Facebook 不感冒的人,相比而言更加尽责、害羞、也不擅长社交。

再看看用户们的使用频率,那些神经质或寂寞的人,更加流连忘返于社交网站。具体到网站上的不同功能,外向的人几乎热衷于所有的交流功能,自恋的人则沉浸在上传照片和更新状态中不能自拔。(请勿对号入座。)

社交网站还透露了什么?

马里兰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的研究者,试图走得更远。他们在Facebook上设计了一个应用程序,让参与者填写“大五人格”测试,并自动收集用户在网站上公开的信息[4]。

数据显示,外向性高的人通常拥有更多的好友,好友的分布也更加广泛,来源更多。开放性高的人的社交圈子同样更加散布。除此之外,这两类人还都喜欢透露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填写喜欢的活动和书籍等资料时,他们列出的项目更多,字符长度也更长。

/gkimage/z0/l1/2l/z0l12l.png

语言风格也是重要的推测线索。责任感高的人们较少使用粗口,也不常用“看见”、“听见”等感觉性词汇。但他们尤其着迷诸如“配偶”、“说”、“孩子”等社会活动的词语,也经常出现“宝贝”、“男人”等描述人类的词汇。看来他们并不喜欢记录他们的所见所闻,但却热衷于八卦周围的人。宜人性高的人的话语中,常常出现“快乐”、“爱”、“甜蜜”这样阳光正面的词汇,而神经质高的人,总是把“担心”、“紧张”、“害怕”挂在嘴边。

研究还得出一些奇怪的相关现象。姓氏更长的人神经质也更高。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名字太长,总是被别人拼错,因此让他们更加紧张焦虑?开放性的人很少使用“现金”“欠”等有关金钱的词汇。是不是他们忙着探索世界,对金钱这些身外之物提不起兴趣?外向性的人的状态总是保持为“非单身”,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孤独永远是可耻的。

性格能用来做什么?

社交网站的推荐系统或许能从人格研究中获益。你是否常常觉得“XX猜你也喜欢”不太讨喜?其实人的兴趣爱好同性格息息相关。以音乐为例,醉心于古典音乐、布鲁斯、爵士乐等较复杂音乐的人,通常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和智力;热衷于说唱、嘻哈、舞曲等有着强烈节奏音乐的人更加外向;而喜欢乡村音乐、宗教音乐、电影配乐的人,责任感和宜人性都较高[5]。

性格还能指导商业策略和广告的投放。这暗示我们,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的性格之间有紧密的联系。针对台湾玩具和游戏市场的调查表明,外向性高的人偏爱令人兴奋的品牌。宜人性高的人则选择真诚,有能力的品牌。同时,开放性和宜人性高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也更高[6]。

这样的前景似乎非常美好。也许有一天,洞悉人性的社交网站,能为每个人都准备一套独一无二的交互界面。精准投放的广告则在屏幕的角落里等候多时,正策划一场漂亮的攻心战。不过,如此个性化的贴心服务,究竟是一次美妙的邂逅,还是一场未知的劫难?


参考文献

[1] M. Back, J. Stopfer, S. Vazire, et al, 2010. Facebook Profiles Reflect Actual Personality, Not Self-Idealiz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3): 372.

[2] L A 珀文 著, 周榕 等译. 人格科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7-49.

[3] T. Ryan, S. Xenos, 2011. Who uses Facebook?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g Five, shyness, narcissism, loneliness, and Facebook usag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5): 1658-1664.

[4] J. Golbeck, C. Robles, K. Turner, 2011. Predicting Personality with Social Media.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annual conference extended abstracts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5] P. Rentfrow, S. Gosling, 2003. The do re mi’s of everyday life: The structure and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music preferen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4(6): 1236–1256.

[6] Long-Yi Lin, 2010. The Relationship of Consumer Personality Trait, Brand Personality and Brand Loyal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Toys and Video Games Buyers. 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t, 19 (1): 4-17.

相关果壳文章:

你在网上是怎样伪装自己的?


怎样加入心事鉴定组?

The End

发布于2011-08-3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Lithium42

地球科学、心理学专业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