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艺术家菲利普·斯特恩斯(Phillip Stearns)最新的艺术创作中,他利用电流和化学试剂创作出了独特的艺术作品。他将这一系列艺术创作命名为《高压电》(High Voltage)。
斯特恩斯利用给霓虹灯供电的变压器电击富士彩色一次成像胶片进行创作。不过使胶片曝光并产生图案的并不是电击产生的火花。电火花会使胶片曝光并产生蓝色的背景色,但是胶片上的树杈状图案——正式名称是李庭博图(Lichtenberg Figures 1777年由德国物理学家 Georg Chrisoph Lichtenberg 发现,以他的名字命名),则是高压电将胶片上附着的卤化银颗粒气化后形成的。
通常,二维平面上的李庭博图是利用能产生高压电的针状物接近或触碰绝缘体而产生的。在高电压沿绝缘体表面传递时,绝缘体表面会形成树状或者蕨类植物状的图案。不过产生这种花纹的机制不是很清楚,但可能可以用一种称作扩散限制凝聚(Diffusion-limited Aggregation DLA)的数学模型来解释。
斯特恩斯还将漂白剂、醋、双氧水和外用酒精等化学试剂倒在胶片上,然后再电击。通过这种方法,他在胶片上创作出了五彩斑斓的图案。例如电击漂白剂可以在胶片上产生漂亮的明黄和洋红色调。
斯特恩斯创作的“高压电”系列作品。图片来源:wired.com
斯特恩斯的创作过程。视频来源:wired.com
斯特恩斯表示他灵感的直接来源是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的系列作品《闪电原野》(Lightning Fields)——这组作品是利用不同电流在胶片上形成黑白的、类似闪电的效果。而在“垃圾搜寻”(dumpster dive 一种从垃圾堆中搜寻个人喜好的“宝物”的行为,类似淘金)过程中找到的大量彩色一次成像胶片则为这次艺术创作提供了契机。
杉本博司的作品《闪电原野》。图片来源:fraenkelgallery.com
批评者经常会挑剔那些所谓“惊心动魄(heart-stopping)”的艺术作品,不过对斯特恩斯来说,他的创作才是名符其实的“惊心动魄”。他第一次利用霓虹灯变压器尝试进行创作时,不慎被高压电击中了手掌。斯特恩斯描述时的场景:“1.5万伏特的高压电打在我手上。不过并不是特别疼,只是非常的突然。如果电流再高一点,就可能让我的心脏停跳了。”从那以后,他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就特别小心不要接触到变压器,并将工作台换成了绝缘材料的。
斯特恩斯创作的“高压电”系列作品。图片来源:wired.com
斯特恩斯的创作理念是从错误中发现美。他早先的艺术创作包括将显示器花屏的图案变成家居装饰品。他认为错误之所以被认为是”错误”,并不在于其本身,而是由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结构决定的。“错误本身只是按自身规律运作所得的产物,不受外部强加的系统束缚,无论这些系统有着如何精心设计的规则。”
斯特恩斯以显示器花屏为创作灵感的作品《破碎的记忆》(Fragmented Memory)。图片来源:phillipstearns.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