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0
需用时 06:22
巴黎气候协议,对你有多大影响?

(邮菜菜/编译)1997年,《京都议定书》一度让忧心气候变化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但它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减排目标,而且随着不少国家的退出,人们渐渐将它抛之脑后。接下来的气候大会甚至没能达成任何协议,而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峰会上,气候谈判跌入谷底,公众对气候大会的态度也随之转向了负面。

与此同时,全球升温数据越来越可怕,冰盖面积越来越小,风暴越来越猛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越来越高。我们清楚地看见,世界正面临着一个真正的威胁:全球变暖。人们认识到,世界必须为此做点什么。

好消息是,在巴黎的气候大会上,在不间歇地谈判2个星期后,来自195个国家的代表和部长们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第一个普遍性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

协议制定的目标是相较前工业水平,全球变暖应“远低于”2摄氏度,并“努力”使变暖的温度低于1.5摄氏度

但巴黎气候协议,充其量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从左至右联合国气候变化首席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法国外交部长洛朗·法比尤斯和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共同庆祝巴黎协议的通过。图片来源:nytimes

好消息1: 协议通过了!

195个国家同意了协议。人们将试图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水平,限制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如果这个协议真的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也许可以避免变暖带来的某些灾难性后果,或者至少减缓它。而且协议要求对国家进行定期审查,这至少为将来更有力的减排行动奠定了基础。

在联合国框架内,这些规定是有法律约束力的,比如“对国家进行定期审查”和“每个国家需要提交减排指标”。另外还有,发达经济体将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以帮助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能源——这意味着人们将远离化石燃料,转向清洁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巴黎大会上周末结束了,会议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协议。图片来源:politico.eu

好消息2:协议带来了机遇

协议给了商界一个长期的信号:投资者也许应转向给低碳技术投资——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或者核能。

企业也许能通过参与可再生能源领域和能源效率领域,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协议的签订也会激发人们更多的热情,让创新者和风投者对能源行业更有兴趣。增加了彻底转变一个一直以来都十分保守的产业——能源产业——的机会。电力和煤炭公司这种排碳量很高的公司要注意了,这些公司以后很可能会处境艰难。

同时,这意味着人们将减少对“老式能源”化石燃料的开采,大部分的化石燃料储量将继续待在地下,而不是用来燃烧产能。“现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新气候经济公司的高级顾问迈克尔·雅各布(Micheal Yacob)说道,“这意味着全球市场也将遵循这一原则。”

虽然这些都是利好消息,但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坏消息1:减排目标“没有法律约束力”

目前协议的问题之一是,减排的具体目标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也就是说,每个国家要减多少将由他们自己决定。协议里“邀请”了各个国家开展“绿色转变”,而且在2018年将提高减排目标——但它没法“要求”这些国家这么做。减排的目标被称为“国家决定预期贡献值”(Intended Natio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87个国家提交了他们的INDC。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减排目标本身在国际法上没有法律约束力?这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有关。对国家施加约束性的目标,是当时谈判失败的原因之一。在巴黎,一些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和南非——不愿意签署一个他们认为可能阻碍自身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协议。

协议能否成功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新系统的有效性。它所带来的变化速度将取决于各国是否在2020之前开始实施大会上制定的新规则。

坏消息2:目前我们达不到协议的目标

如果每个国家都遵守协议规定,结果会令人满意吗?也许仍然不行。

数据显示,即使所有在巴黎承诺了减排的国家都完成了既定目标,最终的结果也将是全世界温度升高近3度——离协议的目标2度甚至1.5度还差得远。

协议里甚至根本没提到两个污染最大的行业——国际航运和航空。这使得减排目标更加地“不正常”。

所以,这意味着每个国家除了自觉执行协议内容之外,仍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减排目标,甚至还得算上技术创新,才可能让全世界达到巴黎协议的目标。

到2100年,如果国家都不行动,平均升温将达到4.5度;如果按照现有政策减排则是3.6度。而如果按照巴黎协议的规定,升温将是2.7度。但这还远远不够。图片来源:Climate Anylitcs

虽然前途仍未明朗,但至少协议迈出了第一步。

地缘政治如何变化?

几万人口的岛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力?令人惊讶的是,因为联合国尽量让每一个国家都能发出自己声音,这帮助了马绍尔群岛、图瓦卢、基里巴斯等国家在会议上的崛起。这些国家指出了海平面上升和风暴对自己国家的影响,并利用这些案例提出了“1.5度”的目标,以及应对严重风暴的计划,成为了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间连接的有效桥梁。马绍尔群岛外交部长托尼·德布鲁姆说:“我们是太平洋上一个非常脆弱的国家。”他得到了世界各国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度的协议,让他“可以回家告诉人民,我们并未失去生存的机会。”

同时,在巴黎谈判期间出现了不少令人惊讶的合作:欧盟和太平洋岛屿国家站在了一起;昔日的竞争对手开始合作:中国和美国交换了边缘政策下的债券来削减化石燃料的碳排放。

但这并不是全部。新的联盟出现,而旧的则破裂了。峰会结束前四天发生了一个大动作:发展中国家之间产生分歧,新的联盟出现了。它是一个贫穷和富裕国家之间的联盟,最终包括了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后面还有一长串国家,从非洲到加勒比到太平洋。

它不是一个正式的联盟,但这些国家相互展示出金融和政治的友好姿态。

发达国家会向那些在减排里挣扎了十几年的贫穷国家提供支持,让全球变暖低于1.5度。他们也不得不拿出更多的钱放在桌子上。作为回报,受到帮助的国家则需要共同面对更强硬的新兴经济体,比如印度、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给他们施加道德和政治压力。后者则试图把谈论领回原来的方向:推行更为严厉的减排措施,建立国际间报告的规则,并定期审查所有国家的进展。

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解振华和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大会上交谈。图片来源:ipolitics.ca

美国对这项协议的关键部分——国内气候指标与金融的某些方面——并没有提出任何立场。国内减排的具体指标不能具有法律约束力,否则协议将提交到美国参议院——然后迅速死掉。

而会议上有较大话语权的不只是美国,还有中国和印度。两国在闭门会议里施展着影响力,影响着从长期温度目标到国内气候计划审查等等的一切。但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碳排量越来越大,中国和印度在一部分地方做出了让步。

这个协议后续可能会推动更多的地缘政治变化。它能帮助美国和日本这样的科技创新国家在新能源领域大展拳脚;能帮助相对贫穷的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从而创造繁荣的新兴经济;也会导致那些适应更慢的发展中国家陷入能源劣势。同时石油价格下滑,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这样主要石油生产国的权力可能有所削弱。

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取决于许多因素:你是谁,住在哪里,怎么从甲地到乙地,如何谋生,如何花钱,以及如何度过空闲时间。

如果你生活在太平洋中部的一个小岛屿上,新的协议将给你带来希望。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那么这就要取决于政府和大型企业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它可能会影响你交多少税,影响你开车的成本,影响你怎么养活你和你的家人。

如果世界不做出限制升低于2摄氏度的升温目标,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系统所多花的开支也会影响你的生活成本。许多研究,包括对气候变化经济学的严厉审查都证明,我们不采取行动的代价将大大超过转向低碳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的开销。

敦煌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在太阳能电站工作的工人。除了太阳能,中国还在大力发展风能和核能等新能源。图片来源:Carlos Barria/Reuters

现实之殇:这只是第一步

即使是最支持该协议的观察人士也认为,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2摄氏度的要求颇高,更别说1.5度了。事实上,我们已经快要来到上升1度的那个时刻了。

世界各地政府的财政部门都得把减少碳排放作为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然而过去的证据表明,这将是一个相当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只要经济活动稍有波动,减排就会被放到一边去。环保政策要么已被搁置、减少或是忽略,要么干脆从法律文书里被去除了。

协议只是第一步,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编辑:Jerrusalem)

编者的话:在中国,人们似乎更加关心切身体会到的气候污染事件——雾霾,对气候变化则不太关心。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的主任杜祥琬在接受果壳科学人采访的时候表示,在中国,治理雾霾和减排的道路其实是有所重合的,这个结合的点就是能源结构转型。国的煤炭,有一半都是直接燃烧了。杜祥琬建议,我们需要加快用电、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来替代散烧煤。减少散烧煤,就减少了排碳量,也同时减少了雾霾。另外,杜祥琬还建议了发展电动车、治理堵车和发展核能等措施。考虑到自身的发展情况,中国的计划是“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

The End

发布于2015-12-1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Sara Stefanni

POLITICO 气候与能源新闻记者

pic

    Mark Kinver

    BBC 环境新闻记者

    pic